第二十三章“而立之年”話發展(1 / 1)

第二十三章“而立之年”話發展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隆重召開。這次會議實現了新中國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

回首30年改革開放這一段曆史,我們曾經以不同年齡積極參與,也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30年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是從短缺經濟實現了充裕經濟,從溫飽不足來到小康社會,從計劃經濟走進市場經濟,從封閉變為開放。

回首改革開放30年,最深刻的變化在於人。從當初“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如今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加注重公平正義,加快促進社會和諧,“以人為本”成為我們社會的核心價值和國家理念。

30年這段曆史裏,我們將觸摸到怎樣的永恒?哲人說,曆史中有屬於未來的東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鄧小平同誌曾經指出:“我們的改革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範圍內也是一種試驗,我們相信會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對世界上的社會主義事業和不發達國家的發展提供某些經驗。”“三十而立”,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30年的曆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30年前被世人稱為落後的中國,如今被譽之為“最具活力的新興經濟體”。歲月已翻開了新的一頁,有人說:“1949年,社會主義救中國;1989年,中國救社會主義(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我國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2009年,社會主義救資本主義(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我自巋然發展)。”這些話說得雖然不盡準確,但也說明了一個重要的曆史事實:中國有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層,迎戰問題的力量總是要比所麵臨的問題要強大。

30年前的1978年底,美國《時代》周刊將鄧小平評為年度人物,介紹鄧小平的開篇之作標題是“中國的夢想家”。30年,我們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戰略目標。胡錦濤總書記在昨天紀念大會上講話中又進一步給我們描繪了新的偉大目標:到我們黨成立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堅信堅持改革開放,我們的夢想一定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