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發現凝固之美
首先感謝省政協攝影協會和趙新良同誌邀請我出席今天的《地域名片》攝影作品座談會。參加這個座談會,聆聽了幾位大家用攝影技藝來解讀建築文化的點評,讓我受益匪淺,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攝影文化和文化攝影的學習。
新良同誌退休後將視角轉向建築及其建築文化的研究,去年他出版了《詩意棲居》。如果說《詩意棲居》是用文字對中國傳統民居的文化解讀,那麼《地域名片》就是用光影解讀建築文化。我翻閱這本影集的體會,可以概括為四個字“美而厚重”。
美而厚重在文化上。美在於發現,攝影不僅是光影藝術,更是人的情感、視角、審美價值的表現。文化就是生活樣式,不同地域的文化必然從經典建築中表現出來,因此說建築是凝固的文化。新良聚焦建築之美,而用光影展示文化,因此是厚重之美。
美而厚重在精髓上。影集體現了中華地域文化的豐富多彩和多元一體文化之交融,從中原、江南、東北、山地、草原、綠洲、雪域七大地域展示中華民族人合於天、情境交融、因地製宜、因材適用、巧奪天工的生存智慧和審美情趣。影集展示的是環境倫理、哲思意蘊,展示的是民族根、中華魂,意在喚起本土文化自覺、自尊、自強,從而增強中華文明自信力和精神回歸感。影集告訴我們,隻有弘揚民族的建築文化,才能屹立於世界建築之林。
美而厚重在境界上。新良這本影集力主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文化是表現一個民族的自我和特色的東西。文化是指一種曆史延續下來,深深地植根於一個民族心中,無論何時何地都無須思索地信奉和認同,並且在他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都會始終表現出來的傳統精神。如影集第100頁,老上海和新上海融為一體的畫麵,上海外白渡橋、英領事館與黃浦江隔岸陸家嘴現代建築群融為一體,展示了上海的美與厚重,也展示出保留城市曆史標誌性文化建築就是留住了城市的曆史和曆程。再如影集第202頁,草原魂——成吉思汗陵,盡管是近幾年的新建築,但凝聚了草原文化的大氣磅礴和成吉思汗的曆史形象,體現了作者在經濟全球化、科技一體化、信息網絡化把世界連成一體的情勢下對文化的堅守。隻有文化堅守,才是民族的;而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美而厚重在對現實的幹預上。新良這本攝影集為我們展現了一座座優美的建築。這些建築是那樣新穎別致,美不勝收,蔚為壯觀,賞心悅目,無不體現出設計者的匠心獨運和施工者的精益求精。這使我不由聯想到我們身邊屢屢出現並可能繼續出現的一片片“水泥森林”,一堆堆“豆腐渣工程”。新良的這本攝影作品可謂是對這種亂象的無聲的抗議、有力的批判。透過這一幅幅靜謐的畫麵,難道我們感受不到作者湧動的激情和焦灼的心態?難道我們還能對眼前的這些“傑作”熟視無睹、無動於衷?這本《地域名片》應該引起我們每個人,特別是與建築密切相關者的思考。
欣賞這本攝影集,我的心情是愉悅的,也是沉重的。於是寫了一首小詩,權作我的“讀後感”。
致新良
都說這世界並不缺少美,
隻是缺少對美的發現,
你有一雙發現美的慧眼。
都說建築是一種凝固的美,
你把那些美的建築,
納於這光影之間並繪成永恒。
攝影真是一門奇特的藝術,
不用文字音符筆墨丹青,
似乎比任何藝術形式都客觀。
而我卻聽到了你憤激的呐喊:
建築是藝術,需要不斷創新,
莫再是一個個“平庸”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