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聖果寺:在杭州城南鳳凰山上。
(2)盤回:盤旋曲折。
(3)江:指錢塘江。
(4)青藹:青青的煙霧。
【譯文】
到聖果寺的路要從鳳凰山的主峰而上,路徑盤旋曲折長滿了薜蘿藤蔓。山延伸到錢塘江畔,吳地就到了盡頭;隔岸遙望越地,群山綿延。聖果寺古木參天,鬱鬱蔥蔥,錢塘江白色的波濤與天邊相連。俯瞰下方,杭州城郭如在眼前,寺廟裏的鍾磬聲和太湖上的樂聲歌聲交織在一起。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作者簡介】
王績(585~644),字無功,自號東皋子、五鬥先生,祖籍祁縣,後遷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唐朝著名詩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績一生鬱鬱不得誌,在隋唐之際,曾三仕三隱。心念仕途,卻又自知難以顯達,故歸隱山林田園,以琴酒詩歌自娛。曾在隋代任秘書省正字,初唐時,以原官待召門下省,後棄官隱居於故鄉東皋村。
王績自幼好學,博聞強記。隋開皇二十年(600),隻有15歲時便遊曆京都長安(即今西安),拜見權傾朝野的大臣楊素,被在座公卿稱為“神童仙子”。大業元年(605),應孝廉舉,中高第,授秘書正字。但他生性孤傲,不願在朝供職,改授揚州六合縣丞。因嗜酒誤事,受人彈劾,被解職。其實,他並不看重官職,故感歎道:“網羅在天,吾且安之。”時隋末大亂,他常和隱士仲長子光在一起飲酒賦詩,養鳥等均有研究。
【注釋】
(1)東皋:山西省河津縣的東皋村,詩人隱居的地方。
(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3)落暉:落日的餘光。
(4)犢:小牛。采薇:《詩經.召南.草蟲》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又《詩經.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市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此處暗用二詩的句意,借以抒發自己的苦悶。
【譯文】
在黃昏的時候,我佇立在東皋村頭悵望,彷徨徘徊心中沒有主張。每一棵樹都凋謝枯黃,每一座山峰都塗上落日的餘暉。放牛的兒童騎著小牛回家,獵人騎著駿馬帶回獵物。我看到這些人又並不相識,心情鬱悶於是長聲歌唱《詩經》中“采薇采薇”的詩句。
宿雲門寺閣
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
懸燈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畫壁餘鴻雁,紗窗宿鬥牛。
更疑天路近,夢與白雲遊。
【作者簡介】
孫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學家。今東昌府區沙鎮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
孫逖15歲時,他麵見雍州刺史崔日用。崔日用出題令其作賦。孫逖揮筆而就,文理精妙,意趣橫生。崔日用驚歎不已,即與其結交。唐玄宗開元十年(722),經崔日用推薦,玄宗李隆基親至洛陽門接見,並令戶部郎中考試其文才。孫逖文墨超凡,甚得玄宗器重,即升為左拾遺。不久,又升為考功員外郎。其間,他知人善任,重用人才,親自錄用的顏真卿、李華等人均成為國家重臣、海內名士。其後,升為中書舍人,起草詔令,文筆最優。張九齡閱其文稿,反複推敲,一字未能改動。孫逖任信州刺史時,曾遇大旱年,即令開倉放糧,以低價直接售給百姓,從而使信州百姓渡過災年,無一人餓死。孫逖居職8年,還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職。上元年間病逝。贈尚書右仆射。
【注釋】
(1)雲門寺:在浙江紹興的雲門山。
(2)香閣:指雲門寺。
(3)嶂:像屏障一樣陡峭的山峰。
(4)鬥牛:指鬥星宿和牛星宿。此處形容雲門寺之高。
(5)天路:通天之路。
【譯文】
雲門寺座落在東山之下,這裏煙霧繚繞,山花盛開,是那樣幽靜和超凡脫俗。晚上閣上懸燈高照,好似映照著千山萬壑;山東卷起幔帳,又如五湖秋風到來。壁畫還剩有幾隻大雁,睡在閣中的紗窗下,好像與星星為鄰。更懷疑上天的路就在眼前,我夢中駕著白雲在天上遨遊。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稱,與杜甫並稱“李杜”。身長七尺有餘(約1.83米)。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幼年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唐朝文宗禦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李白的劍術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棄文從武,專心研究劍術,相信是不會亞於裴旻的。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與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俠士思想有關),《野史》上有若幹關於這方麵的記載。
【注釋】
(1)謝朓北樓:在安徽省宣城縣陽陵山頂。謝朓是南齊詩人,此樓是他任宣城太守時所建。
(2)江城:指宣城。
(3)兩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下有鳳凰、濟川兩橋。明鏡:指拱橋橋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圓形,像明亮的鏡子一樣。
(4)彩虹:指水中的橋影。
(5)人煙:炊煙。
(6)謝公:謝朓。
【譯文】
宣城優美的風景猶如畫中一般,傍晚站在陽陵山北樓上觀賞晴空晚景。宛溪、句溪水流清澈,鳳凰、濟川二橋的拱門和水中的倒影合成圓形,有如明鏡,又像跨過溪水的彩虹。炊煙嫋嫋飄入桔柚林中,平添了一份寒意;秋意濃濃,梧桐樹葉桔黃紛紛落地。誰會想到在這北樓上,還有人麵對秋風懷念詩人謝朓呢。
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四十歲時曾赴京城長安考進士,結果沒考上,便回到家鄉襄陽,隱居在鹿門山。他的性格孤傲,終身為做官,以作詩自得其樂。孟浩然漫遊過東南各地,寫了許多山水田園詩,把唐代的山水田園詩創作推向頂峰,在當時很有名氣,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也都很推崇他的山水田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