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2 / 2)

【注釋】

(1)寒食:寒食節,每年冬至以後的一百零五天,一般為清明節的前兩天。

(2)禦柳:皇宮裏的柳樹。

(3)傳蠟燭:蠟燭一盞盞亮起來。

(4)五侯:後漢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個得寵的宦官為侯,世稱五侯。這裏借指權貴人家。

【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裏處處飛舞著凋謝的落花;寒食節這天,東風吹拂著皇宮裏的柳枝。黃昏過後,宮中一盞接著一盞燃起了禦賜的蠟燭,炊煙彌撒在王侯之家。

江南春

千裏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作者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唐代詩人,漢族,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杜荀鶴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七絕龍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注釋】

(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麵掛的幌子。

【譯文】

千裏江南,到處鶯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煙繚繞的寺廟,亭台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

日邊紅杏倚雲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

不向東南怨未開。

【作者簡介】

高蟾[唐](約公元八八一年前後在世)字不詳,河朔間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僖宗中和初前後在世。家貧,工詩,氣勢雄偉。性倜儻,然尚氣節,雖人與千金,非義勿取。十年場屋,未得一第,自傷運蹇,有“顏色如花命如花”句。與郎中鄭穀為友,酬贈稱高先輩。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馬侍郎之力薦,始登進士。乾寧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禦史中丞。蟾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誌》傳於世。

【注釋】

(1)上:呈上。碧桃:仙桃。和:帶。

【譯文】

天上的碧桃和著甘露種植,日邊的紅杏依著彩雲栽培。她們都在春天及時開放,惟有芙蓉寂寞地生長在秋天的江畔,傲霜怒放,從不抱怨東風不讓她及時開放。

絕句

古木陰中係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麵不寒楊柳風。

【作者簡介】

僧誌南,南宋詩僧,誌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

宋人趙與□《娛書堂詩話》卷上曾載:“僧誌南能詩,朱文公嚐跋其卷雲:‘南詩清麗有餘,格力閑暇,無蔬筍氣。如雲:“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予深愛之。’”

注:朱文公引詩指僧誌南《絕句》詩:“古木陰中係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麵不寒楊柳風。”

【注釋】

(1)短篷:有篷小舟。

(2)仗:拄著。藜:指拐杖。

【譯文】

在參天古樹的濃陰下,係了小船,拄著藜仗,慢慢走過橋,向東而去。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粘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麵的,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