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媽媽並不缺少理解道理的聰明,隻是缺少變成行為的智慧,更缺少悲天憫人的慈愛心腸。她的善良缺少遼闊,她隻能對自己的親人一片深情,對伍哲也隻是出於道理去照應,家人的那種愛是談不上的,外人在她的心裏就永遠是外人。但偶爾當你的真情和善良對她的內心有所觸動的時候,她那堅強的心還是會被感動的,隻是待到這感動漸漸淡去之後,她便又站回到自己的利害次序平衡中去了,你還是個外人。
伍哲每天都受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被照顧習慣了除了內心感到感激之外到也並沒有感到有什麼不妥。但對於李家媽媽來說,她對伍哲的每一分付出都不是無私而心甘情願的,她需要伍哲表現出感恩戴德的誠惶誠恐的態度來,雖然在她的內心裏是願意付出的,但她更願意看到這種付出後的直觀回報。但是自尊心很強的伍哲根本不可能表現出殷勤跟花言巧語的樣子來,他可以在內心裏感激跟尊重李家媽媽,但要他拿出一副上門女婿似的陪著小心對待丈人家的態度來,在他的骨子裏是萬萬做不到的。但他堅持每個月給李萱三千塊錢,讓李萱給丈母娘,作為一家人一日三餐的花銷,他堅決不讓丈母娘出力又出錢。
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需要一個敵視的對象的,因為這個對象的存在是可以幫助人發泄出自己人性中卑劣的一麵的,所以敵視對象是人們平衡心理的不可或缺的道具。如果生活的環境周圍沒有可討厭的人,沒有可攻擊的對象對於一個健康的人來說是危險的,因為每個人的內心裏都存在惡,如果這種惡沒有一個渠道疏導出來,而總是掩藏在內心深處對於人的身心是有害的,時間久了很有可能分化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性在一個人的身上。除了神,沒有一個人是可以永遠平和、善良、愉悅跟寬容的,所以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是人群中的自然現象。對於敵視對象的選擇,每個人的性格不同選擇條件也會不一樣,但大多數人往往會選擇那種跟自己關係不是很緊密的人,換句話說就是那種極端狀況下最容易有二心的人。
比如李家媽媽耐心周到地侍候老公、女兒跟外孫女總是任勞任怨的,對於伺候伍哲,日子久了難免會覺得這種付出是不值得的,至於為什麼不值得她也沒有切實地考慮過,隻是整個家庭裏,她覺得隻有伍哲可以成為她的生氣的對象。李家媽媽跟伍哲的這種矛盾雖不至於太過激化,但情緒跟言語間的表現還是很明顯的,李家媽媽開始經常跟女兒念叨女婿的諸多不是來,內容無非是經常晚回家啦、家裏啥活都不管啦、孩子的事不上心啦……這位精明的可敬的嶽母居然顧慮不到她的這種發泄方式會給女兒家的生活造成怎樣的影響,其實這個當媽的隻不過是需要發泄一下內心的惡魔而已,又怎麼會存心要挑撥這個年輕的小家庭呢?!母親的抱怨已然給女兒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又訴說無門,便也隻能自己思索著解決辦法。
娶個聰慧的女人對於家庭的和諧來說是多麼重要,就像李萱。因為李萱既能夠理解伍哲的立場,也能明白媽媽的想法,至於怎麼化解就需要些技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