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 / 1)

第二章

不因人熱

“不因人熱”比喻性情孤傲、不依賴別人。

此典出自《東觀漢記·梁鴻傳》:“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灶更燃火。”

東漢的文學家梁鴻為人孤傲,清貧自守。他和妻子孟光一起隱居在吳地,給別人當傭工。由於生活困難,還常常寄居在別人家裏。

有一次,梁鴻夫婦寄住在當地人家裏,這家人做完飯後,見梁鴻還沒有生火做飯,就關心地對他說:“我的飯已經做好了,灶裏的火還燃著,趁著餘火,你接著做飯吧。”梁鴻聽後,就像受了羞辱一樣,嚴肅地說:“你的好意,我們心裏是知道的,但一個人處世怎麼能利用別人的餘火來加自己的熱呢?”說完,他滅掉灶中的火,再重新生火做飯。

陳蕃下榻

“陳蕃下榻”比喻以禮待賓客,也可用來指對賢才的敬重。

此典出自《後漢書·徐稚傳》:“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安貧,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儉義讓,所居服其德。屢辟公府,不起。時陳蕃為太守,以禮請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

徐稚,字孺子,東漢豫章南昌人,家境貧寒,常常親自耕種,不是親自種植的東西就不吃。他為人恭謹、節儉、仁義、禮讓,在他居住的地方,人們都很佩服徐稚的品德。官府屢次征召他做官,他都不願接受。

當時,陳蕃任豫章郡太守,按禮節聘請徐稚擔任功曹。徐稚隻好去應付一下,拜見陳蕃後就馬上告退了。陳蕃在郡任職期間從不接待賓客,隻有在徐稚來看他時,才特地為他擺設一張床,徐稚走後,陳蕃就把那張床懸掛起來。

陳雷膠漆

“陳雷膠漆”形容友誼真摯牢固。

此典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太守張雲舉重孝廉,重以讓義,前後十餘通記,雲不聽。……重後與義俱拜尚書郎,義代同時人受罪,以此黜退,重見義去,亦以病免。”

東漢時,有一個人名叫陳重,是豫章宜春人。他有一個好朋友叫雷義。兩人少年時代同在一起讀書學習,形影不離。

長大以後,太守知道陳重有才德,便將他舉薦為孝廉。但是,陳重覺得雷義的品行比他更高,認為應當讓雷義做孝廉。於是,他就寫了一封信給太守,讓雷義去做孝廉。

太守沒有答應他,陳重就前後寫了十幾封書信去,態度非常堅決。最後,太守也被感動了,就在第二年將雷義也舉為孝廉,讓他們倆都在郎署為官。

後來,官府又將雷義推舉為茂才。這一次是雷義覺得自己的品德不如陳重,心中慚愧。

於是,雷義向刺史建議,把茂才讓給陳重。但是刺史不答應他的請求。雷義十分為難,去吧,對不起朋友;不去吧,對不起刺史。無奈,他就假裝得了瘋病。為了能夠裝得逼真,使刺史相信,他便成天披頭散發,滿街亂走。這樣一來,刺史隻好取消了對他的薦舉。

陳重和雷義兩人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人們都非常讚賞他倆的友情,說“膠與漆粘在一起,可謂非常牢固,但是,仍然比不上陳雷二人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