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3 / 3)

宋太宗在用人上還真有點本領,在他晚年果然拜呂端為宰相了。呂端不負君望,日理萬機,在許多重大問題上都起了關鍵性作用。

宋太宗有九個兒子,長子元佐被廢為庶民,永世不得入宮;次子元僖暴病夭折。到了太宗晚年的時候,他拿不準在剩下的七個兒子中立哪一個為太子,太宗傷透了腦筋,脾氣變得很暴躁,眾大臣都不敢進言。後來在寇準的推薦下,趙元侃(即宋真宗趙恒)被立為太子。

趙元佐和趙元侃都是李皇後所生。宋太宗死後,做了太後的李皇後心疼長子,就指使內侍王繼恩等人陰謀改立被廢的趙元佐為皇帝。商議好了,李太後就命令王繼恩召見宰相呂端。

呂端一聽王繼恩講話口氣不對,便騙王繼恩與他同去書閣中尋找宋太宗的遺詔。王繼恩一進書閣,呂端立刻把他反鎖在閣內,然後自己跑回去麵見李皇後,講清不可改立的道理。李皇後沉默不語。呂端於是奉太子於宋太宗靈前宣讀遺詔,太子繼皇位,就是宋真宗。

第二天早朝,皇帝垂簾引見群臣。文武百官三拜九叩。唯有呂端肅立殿中,不肯下拜,原來他恐怕皇帝是假的(即趙元佐)。待得到恩準,呂端卷簾審視,確認是趙恒之後,他這才跪下連呼萬歲。

從呂端堅持立太子趙恒為皇帝的事情看,宋太宗是說對了。宋真宗執政後,宋朝又恢複了穩定局麵。

宋太宗是至道三年病死的,呂端實際上是他臨死前受命為相的。當時有人說呂端“辦事糊塗,不宜為相”,宋太宗說:

“我看呂端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小事糊塗,是一種謙和,或者是一種忍讓;大事不糊塗,則是原則性所在,隻有堅持原則,才能處理好重大事情。

大賢殺鬼

此典出自幹寶《搜神記》。

南陽西郊有座亭樓,人們不敢在裏麵休息,否則就要遭災。

當地有個叫宋大賢的人,信守正道,不信鬼神。一天晚上他獨自住進了亭樓裏,坐在那兒彈琴,也不帶兵器。等到半夜的時候,忽然見一鬼登樓上來,與大賢說話,怒目圓睜,咬牙切齒,形象十分可憎。大賢不予理睬,仍是照舊彈琴。鬼便轉身走了。不久,鬼又從街上提來一顆死人頭,對大賢說:“你願意稍微睡一下嗎?”說著,便把死人的頭扔到大賢麵前。大賢說:“太好了,我今晚睡覺正愁沒枕頭,正想得到這個東西。”那鬼沒法,隻得走了。過了很久,那鬼又回了來,說:“你敢用手與我搏鬥嗎?”大賢說:“好!”話還沒說完,鬼正站在前麵,大賢便突然將它攔腰抱住,然後倒提起來。鬼受不了,一個勁兒請求快讓它死。大賢便殺死了鬼。

第二天一大早再看,原來是隻老狐狸。從這以後,亭樓裏再也不鬧鬼了。

大言者縛

此典出自宋濂《龍門子凝道記·大學微》。

從前,李元平剛剛跟隨宰相關播的時候,喜歡吹牛說大話,平時經常與同僚談論兵法,鄙視天下的將領,說他們都是無能之輩。

一天,李元平帶兵據守汝州,同李希烈的軍隊交戰,結果,在李希烈談笑之間,就被活捉了。

唉!這世上能高談孫吳兵法而博得四座驚歎的,有幾人能不被李希烈之流活捉呢!

代鄰擊子

此典出自《墨子·魯問》。

有這樣的一個人,兒子橫行無道但又沒有本事,所以父親就用竹板來打兒子。這個人鄰居家的一位長者見了,也舉起一根木棍來打那人的兒子,說:“我來用棍子打他,是順從他父親的意願。”這樣做,不是太荒唐了嗎!

禱鍾辨盜

此典出自沈括《夢溪筆談·權智》。

樞密院直學士陳述古任建州浦城知縣時,有人丟失了東西,抓得了一些嫌疑分子,但不知誰是真盜。陳述古便哄這些涉嫌分子說:“某某廟裏有一口鍾,能辨認盜賊,十分靈驗。”於是派人將那口鍾抬到官署後閣祭祀起來,又把那一群囚禁的人領到鍾前,對他們說:“沒有偷東西的人,摸這鍾是不會響的,而偷了東西的人一摸它,它就會發出響聲。”陳述古親自率領同事,在鍾前很嚴肅地禱告了一番。祭祀完畢,便以帷帳將鍾罩了起來,又秘密地派人把墨汁塗在鍾上。過了一些時,他便領著被囚的犯人,讓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把手伸進帷帳裏去摸鍾,然後又分別檢驗他們的手,發現唯獨一個人手上沒有墨汁,其餘的都有。陳述古對那個手上無墨汁的人進行了審訊,那人便承認了自己做盜賊的事。原來,那人是怕鍾發出響聲,所以沒敢去摸它。

道士包醮

這則典故的深刻含意就在於:觀察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要透過現象把握本質。這則寓言還揭示了貪得無厭的行為。

此典出自《廣笑府》。

一個吃齋的人想請幾個道士做道場。一個道士非常貪財,想得到所有的齋錢,就把宣疏、禮懺、擊法器等各項工作自己一個人全包了下來。他夜以繼日,忙得手忙腳亂,一會都不休息。到了第三天拜章的時候,竟暈倒在地上。主人家怕出人命,就商議說請人將他扛出去,再做別的安排。道士在地上聽見後,拚命抬起頭來說:“你把雇人的銀子給我吧,我自己慢慢爬出去。”

東海黃公

這則典故由漢代雜戲“東海黃公”改編而來。原意諷刺妄求非分的人。

此典出自《鬱離子》:“安期生得道於之罘山。持赤刃以役虎,左右指使進退如役小兒。東海黃公見而慕之。謂其神靈之在刀焉,竊而佩之。行遇虎於路,出刀以格之。弗勝,為虎所食。”

安期生在之罘山得道成仙。他拿一把紅色的刀便能夠驅使老虎。他用刀左右指揮,要老虎進就進,退就退,就像使喚小孩子一樣。東海有個黃公,看到這種情況,非常羨慕安期生。他以為安期生的神妙本領就在刀上,於是就偷來了那把刀並佩帶在身上。不久,在路上碰到老虎,黃公拿出刀來與虎搏鬥。誰知那刀一點兒也不靈。黃公鬥不過老虎,就被老虎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