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典出自《莊子·列禦寇》。
宋國有一個名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到秦國去。他去的時候,得到宋王賜給的幾輛車子。到了秦國,秦王非常喜歡他就又賜給他一百輛車子。回到宋國以後,他去見莊子,說“住在窮鄉僻壤狹窄的小巷子裏,窮困得靠打草鞋過日子,脖子枯幹,麵黃肌瘦,那是我曹商的短處。一下子使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君主醒悟,我擁有了一百輛車子,這才是我曹商的長處啊!”莊子說:“秦王有病請醫生治療。給秦王破瘡化膿除癤子的,可以得到一輛車子;用舌頭舔秦王的痔瘡的,可以得到五輛車子。治病的手段越下流,得到的車子越多。難道你為秦王舔過痔瘡嗎?不然的話,你怎麼會得到這麼多車子呢?去你的吧!”
長城自壞
指殺害守衛邊疆的將士。
此典出自唐·李延壽《南史·檀道濟傳》。
南朝時候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將領叫檀道濟,他奉宋文帝之命帶兵跟北魏作戰,在與北魏的30多場交戰中,他每戰必勝,因此之故,北魏軍隊聞風喪膽,不敢與之作戰。
檀道濟班師以後,進封司空,鎮守尋陽(今江西九江),權力很大。因此朝廷對他非常猜疑害怕。朝中的一些大臣經常說他的壞話。當時,宋文帝連年生病。宋文帝的兄弟彭城王劉義康擔心宋文帝突然死去,這樣檀道濟就無所畏懼,無人能製服,因此彭城王想方設法要除掉心腹之患。
有一年,宋文帝病得很重,劉義康就借口北魏軍隊要入侵,召檀道濟到朝廷商議對策。檀道濟一進京城,就被關進監牢。劉義康又下令收捕檀道濟的兒子和心腹大將,連擅道濟一共八人,把他們都殺害了。
檀道濟被捕時,怒火直冒,圓睜雙眼,脫下頭巾,擲在地上,大聲說:“你們這樣幹,就是毀壞你們的萬裏長城(長城自壞)!”
北魏人聽說檀道濟被殺,都高興地說:“檀道濟一死,其他人就沒有什麼可怕了。”
有一次,魏軍一直打到京城附近,宋文帝登上石頭城(今江蘇南京)城牆,望著敵軍旗幟,憂心忡忡,歎了一口氣,悔恨地說:“要是檀道濟還活著,怎會讓敵人猖狂到這種地步!”
癡人說夢
此典出自惠洪《冷齋夜話》。
唐高宗龍朔年間,有個叫伽的僧人,在長江、淮河一帶漂泊,行跡非常奇特。有人問他說:“你何姓?”他便回答說:“姓何。”人又問他:“你是何國人?”他又回答說:“何國人。”後來,唐朝李邕給他寫碑文,因為不知他的話的含義,就在傳記中寫道:“大師姓何,何國人。”這正是所謂對傻子講夢話嗬!
楚王好細腰
此典出自《墨子·兼愛中》。
從前,楚靈王喜歡腰細的官吏,所以楚靈王手下的大臣,都紛紛節食,每天隻吃一頓飯,蹲在地上屏住呼吸,然後才勒住腰帶,扶著牆慢慢站起來。到了一年之後,宮中的官吏個個變得麵黃肌瘦了。
觸蠻之戰
此典出自《莊子·則陽》。
戴晉人對梁惠王說:“有一種叫做蝸牛的小動物,您聽說過嗎?”
梁惠王說:“聽說過。”
戴晉人說:“在蝸牛的左角上有個部族國家叫觸氏,在蝸牛的右角有個部族國家叫蠻氏,它們兩國不時為了爭奪地盤而開戰,每次戰爭都要死傷百萬,屍橫遍野,追擊者往往要半個多月才肯收兵。”
梁惠王說:“嘿,你這大概是不實之詞吧?”
戴晉人說:“我請求為您證實這些話。您以為天地之外整個宇宙有窮盡嗎?”
梁惠王說:“沒有窮盡。”
戴晉人說:“讓你的想象力在無窮無盡的宇宙間邀遊一番,然後再返回地上的諸侯國家,這些諸侯國和茫茫宇宙比起來是不是似有似無、非常渺小呢?”
梁惠王說:“是的。”
戴晉人又說:“在地上的這些諸侯國中有魏國,在魏國中有大梁械,在大梁城中有您梁惠王。大王您和蠻氏又有什麼區別呢?”
梁惠王說:“是沒有區別。”
戴晉人走後,梁惠王悵然若失。
翠鳥移巢
此典出自馮夢龍《古今譚概》。
翠鳥開始將窩築得高高的,以避免災禍。等到孵出了小鳥,因為很喜歡它們,生怕它們從上麵掉下來,便將鳥窩往下移了一些。小鳥長出羽毛了,翠鳥更加喜歡它們,又把鳥窩往下移低了,於是人們便輕而易舉地將小鳥捉走了。
大材小用
指人才使用不當,以致造成屈才或浪費。
此典出自宋·陸遊《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他曾組織過隊伍抗擊金人的侵略,後來接受南宋朝廷的任命,擔任過湖北、江西等地的安撫使等職務。他主張訓練軍隊,堅決抗金,受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被取消了職務。於是,他就長期在江西上饒一帶閑居。
過了幾年,他又被起用,擔任紹興府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當時,陸遊正在紹興閑居,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已經快八十歲了。辛棄疾非常敬重他,到任不久,就去拜訪陸遊。經過交談,陸遊覺得辛棄疾很有才能,希望他在事業上有更大的成就。陸遊還寫了一首長詩送給辛棄疾,詩中說:“大材小用古所歎,管仲、蕭何實流亞。”意思是說辛棄疾是管仲、蕭何一類的治國英才,現在隻讓他當個安撫使,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的地方,太可惜了。
“大材小用”比喻人才使用不當,屈才。也作“大才小用”。
大事不糊塗
對大事頭腦清醒,毫不含糊。
此典出自元·脫脫等《宋史·呂端傳》。
趙普與呂端同為宋太宗朝前大臣,兩人是知心好友,趙普曾私下稱讚呂端說:“呂端辦事公正,為人謙和,受寵不驚,受辱不餒。事事不為自己著想,真有宰相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