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3)

第九章

一鱗半爪

龍在雲中,東露一片鱗,西露半隻爪,若隱若現不能看見全身,比喻隻知事物的一部分,也常比喻事物零星的片斷。

此典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白居易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之一,在東都任職時常以酒自娛,一次與元稹、劉禹錫、韋楚客在香山精舍吟酒作詩。就坐以後,白居易建議道:“今日難得幸會,若不賦詩飲酒,豈不有失雅興?”見眾人一致讚成,又說:“那我們就以《金陵懷古》為題目作詩,如何?”

眾人紛紛提筆靜思。劉禹錫是位飽經風霜的政治家,因參加了當時的改革而屢遭迫害。因此,此時他的腦海裏一下子湧上了西晉伐吳,孫皓投降以及東晉、後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相繼滅亡的情景,一種悲涼之情油然而生。他端起了一杯酒,一飲而盡,然後提筆在紙上一陣揮舞,一首題為《西塞山懷古》的詩很快躍然紙上:

王濬樓船下益州,

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獲秋。

這首詩懷古歎今,意味深長,白居易讀罷,脫口讚道:“真乃絕妙好詩,我本欲一塊下海探驪龍,你先得到了龍珠,餘下的一鱗半爪還有什麼用呢?”

元稹和韋楚客也都附和著說:“我們不必再獻醜了,精華都被你撈去了,再寫什麼出來也沒味了。”

一錢不值

值:指貨物與價值相當。連一個銅錢也不值。形容毫無價值或價值微不足道。

此典出自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灌夫,字仲孺,穎陽人,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武將,他馳騁沙場屢建奇功,被漢武帝封為淮陽太守。

長期的軍旅生活,使灌夫喜歡結交英雄豪傑、俠義勇士,與他們稱兄道弟,舉杯狂飲。他願意親近地位卑下的人,而對那些朝廷權貴,灌夫一點也看不上眼,絕不趨炎附勢。一次他多喝了一點兒酒,竟然把竇太後的兄弟給打了,險些丟了性命。

灌夫後來辭官不做,雖然家裏的賓客一天比一天少,可是他鄙視權貴的脾氣一點也沒改變。這一年的夏天,丞相田蚡娶親,朝廷的官員和親朋好友拉著灌夫去湊熱鬧。酒席上,灌夫舉杯向田蚡祝酒,田蚡卻傲慢地對他說:“我不能喝滿杯!”

灌夫笑臉相勸:“今天是丞相大喜的日子,理應喝個滿杯呀!”

田蚡故意讓灌夫難堪,繼續傲慢地拒絕,灌夫自覺受到侮辱,熱血直往頭上衝。恰巧,席間臨汝侯灌賢和將軍程不識兩人正在交頭接耳地說什麼,灌夫便把一肚子的怒氣借他倆發泄出來:“我一向都說程不識一錢不值,大家看怎麼樣?今天都在向丞相賀喜,他卻學女人的樣子說起悄悄話來,這算什麼東西啊!”滿屋子的人都知道灌夫是借題發揮。不久灌夫被田蚡殺害了。

一錢落職

這則典故說明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此意指任何處事行為。

此典出自《諧鐸》。

南昌有一個男子,是國子監的助教,赴任住在京城。有一天,他偶然路過延壽寺街,看見書鋪子裏有一個少年,正在數錢買一部《呂氏春秋》。恰好有一個錢落在地上,此人就偷偷地用腳踩著,等少年走去,就俯身把錢拾起來。旁邊坐著一個老漢,對這事注視了很久,忽然起身來拜問他的姓名,然後冷笑一聲就走了。

後來,這個男子以上舍生名義,入了譽錄館,請見選官,得到了江蘇常熟知縣的職位。他準備好行裝去赴任,投了一張名帖去求見上司官員。當時,潛庵湯公任江蘇巡撫,男子十次求見都沒有見上。官衙的巡捕傳下湯公的命令,叫這個男子不要去赴任了,因為他的名字已經掛進被檢舉彈劾的公文中去了!這個男子便問他是因為什麼事情被彈劾的?答道:“是貪汙!”此男子私下思念:自己尚未赴任,哪裏得來的贓款?內中必有差錯,就急忙想進去當麵陳述。巡捕入內稟告,再度傳下湯公的命令道:“你不記得當年書鋪子裏的事情嗎?當秀才的時候,尚且一錢如命;如今僥幸當了地方官,豈不要伸手到人家口袋裏去偷盜,成為烏紗帽下麵的盜賊嗎?請你立即解下係官印的絲帶滾吧,不要讓你經過的路中上哭聲遍地吧!”這個男子才想起從前拜問他姓名的人,就是這位湯老爺,於是羞慚地罷官而去。

唉,還沒赴任當官就被彈劾,也是一件出人意外的事情。把它記下來,作為對細小行為不檢點的人的鑒戒吧!

一竅不通

七竅中沒有一個竅是通氣的。比喻對事物一點不理解,一點也不懂。竅:通氣的窟窿。古人把兩眼、兩個鼻孔、兩個耳朵和嘴稱為七竅。

此典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過理》。

殷紂王,是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他整日胡作非為,不關心朝政,沉湎於酒色,輕信寵妃妲己的讒言,過著荒淫昏庸的生活。

紂王的叔父叫比幹,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紂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著急,多次苦口婆心地勸諫紂王改邪歸正,為民多做些好事。

有一次,紂王聽信了妲己的話,下令殺害了無辜的梅伯,並要把梅伯剁成肉醬。比幹知道此事後,急忙勸諫紂王,希望他不要聽信妲己的讒言,錯殺無辜,並說這樣下去是會亡國的。

妲己對比幹懷恨在心加之比幹又一連幾天苦諫不止,引起了紂王的極大不滿。紂王憤怒地嚷道:“我早就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我要把你殺了,取出心,解剖開來看個究竟!”

紂王果真殺了比幹,並挖出了他的心。

孔子說起這件事,感歎道:“紂王心竅不通,如果通了一竅,那麼比幹就不會被殺害了!”(其竅通,則比幹不死矣。)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比喻一個人得勢,與他有關係的人也會由此得到好處。

此典出自漢·王充《論衡》。

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熱衷於煉丹修道,一心隻想著得道成仙。有一天,府上來了八位老人。門吏見他們一個個老態龍鍾,就說:“你們八位老得連走路都搖搖晃晃的,對我們王爺有什麼用處呢?”

一個老人說:“既然他不喜歡老人,那我們就變得年輕一些吧!”

話剛說完,八個老人居然一下子都變成了十四五歲的少年,滿頭黑發,麵如滿月。門吏大吃一驚,趕緊奔進內堂去報告劉安。劉安一聽,知道來者決非凡人,連忙出門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