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皇帝討債
漢高祖劉邦登上皇位後不久,就把他老父親從家鄉沛縣陽裏村接到長安,讓他做了太上皇。
不料這位太上皇過慣了采桑耕田的農家生活,對眼下皇宮裏的奢華還真是不習慣,整天惦念著老家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日子。沒多久,他因思慮過度,一病不起。劉邦弄清了老父親的病由,決定陪他回家鄉走一趟。想當年劉邦還是一個市井閑人,此次以龍體之尊回老家,可謂是名副其實的衣錦還鄉了,其聲勢自然是浩大而隆重。
高祖還鄉的日子到了,陽裏村的百姓人人換上新衣服,一大早就聚集到村口迎接。快到晌午,才見浩浩蕩蕩過來幾千人的隊伍,豪華的龍車上端坐著威風八麵的漢高祖,後麵的車上坐的是太上皇。看熱鬧的人群中有個60歲左右的老婦翁氏,這樣大的場麵,她可是平生第一次見到。當她擠在人群中發現龍車上的劉邦時,突然高聲叫了起來:“咳,車上坐的這不是劉三子嗎?”“別瞎說,他是高祖皇帝!”旁邊有人趕緊小聲提醒她。“喲,改名字了?他怎麼改俺也認得,他就是劉三子!沒錯!”翁氏越發大聲了。隨行的護衛一聽有人喧嘩,衝過來要抓走翁氏。太上皇一見,急忙擺手道:“不要抓,那是我們的鄰裏鄉親啊!”這一鬧,龍車隻得停下,太上皇下車攔住要抓翁氏的護衛,回頭對劉邦說:“這是你翁二嫂子,你還記得她不?”
劉邦離開家鄉幾十年了,怎麼會記得一個農婦?他茫然地搖搖頭,表示想不起來。翁氏一見他搖頭,不高興了,指著劉邦大聲說:“好你個劉三子呀,你連俺都不記得啦?你不記得俺,俺可記得你,你從小就偷雞摸狗的不幹好事,那年俺生俺家虎子,正坐月子,娘家送來給俺補身子的一隻老母雞,也被你偷去殺掉下了酒,俺又生氣又心疼,害得俺好幾天都不下奶水……”“哈哈哈……”看熱鬧的村民都大笑起來。
車上的劉邦好不尷尬,正要發怒,太上皇趕緊打圓場:“咱們這是回家了,來看你的都是鄉裏鄉親的,不必按君臣之禮管束他們。”劉邦一想也是,就現出笑容對翁氏說:“原來是翁二嫂呀,你一向可好?”“這還差不多,”翁氏說,“你雖說偷過俺家的雞,但你問問你爹,這麼多年俺跟他要過沒有?今兒個看你出息了,按理說也該還俺那隻雞了吧!”
劉邦聽了,簡直哭笑不得,心想,真是個膽大無知的婦人,竟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跟皇帝討債!看來跟這糊裏糊塗的婦人也講不清什麼道理,他隻好吩咐手下人給翁氏一點錢,好讓她閉嘴。不料翁氏堅決不要,她振振有詞道:“你劉三子當年偷的是俺的一隻老母雞,你就還俺一隻老母雞好了。俺要是收了你這麼多錢,好像俺姓翁的訛了你姓劉的,要是讓別人說三道四的多不好!”
劉邦被這個既糊塗又認真的婦人給氣樂了,就吩咐隨行的地方官員,趕緊去找一隻老母雞來還給她。翁氏拿到老母雞,笑逐顏開,又回頭對劉邦說:“劉三子呀,雖說你欠俺家一隻雞,也犯不著更名換姓叫什麼高祖呀!你以為你改了名字俺就認不出你了?這不照樣認出你了?俺還沒糊塗!”說完,抱著那隻老母雞高興地回家去了。看到劉邦麵帶怒容,太上皇急忙說:“你這翁二嫂子是個直性子,說話辦事不會拐彎。她倒是很好的一個人,你這麼多年不在家,她沒少照料我們二老,有好吃的還拿來送給我們呢。”劉邦聽了,這才釋去怒容。
還鄉幾日,劉邦一行又浩浩蕩蕩地回到了京城。他滿以為這次為老父親了卻了心願,不想這次回家鄉,見到那麼多相處幾十年的鄉親,太上皇越發割舍不掉,整日念叨著還要回老家。劉邦身為一國之君,怎麼能放著國家大事不料理,總陪著老父親回老家呀!劉邦見老父親確實思鄉難耐,怕他又思慮成疾,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他在長安城專門辟出一塊地,按照老家陽裏村的樣子,造了一個複製的“陽裏村”。溝渠堤墊、房屋瓦舍,甚至一草一木,都按陽裏村的原貌在這裏重現。雖說隻是造一個村舍,但所耗金銀不亞於建一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