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皇帝討債(2 / 2)

長安城中的“陽裏村”建好後,沛縣陽裏村的村民全被接到這裏安頓下來。這樣一來,太上皇不必出城就能見到熟悉的村落,熟悉的鄉親。隻要聽到親切的鄉音,他就不會有思鄉之苦。可是太上皇見到那位曾經向皇帝討債的翁氏時,不由得吃了一驚。不久前還見她身板硬朗行走敏捷,而此時的她拖著一條斷腿,靠一副拐杖吃力地挪動身體。太上皇問她這是怎麼回事,翁氏說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那次高祖還鄉前,沛縣縣令周勝就命差役挨家挨戶收取“人頭費”,不論長幼每人收20串銅錢,聲稱是為接待高祖籌集費用。翁氏家窮,一時拿不出錢,差役就將她家養的一隻羊搶走抵了人頭費。

那隻羊可以說是翁氏家最值錢的東西了,翁氏為此心疼得哭了好幾場。上回,她從高祖那裏討回那隻雞後,便有了信心。心想,從皇帝手中都可以討回欠債,一個縣令哪在話下?她決定去縣衙討回那隻羊。於是,翁氏三番五次來到沛縣指名道姓要找周勝,周勝覺得躲著也不是個辦法,就告訴她,說當初收的那些錢,是為了支付高祖還鄉時的花費,沒有錢當然要牽走她的羊,想要羊的話必須補交所欠的人頭費。

“什麼高祖,不就是那個劉三子嗎?是他自己要回來的,憑什麼要我們給他湊錢?”翁氏有些不滿。周勝正愁抓不住這個難纏婦人的把柄,一聽她說這話,不禁大怒:“好啊,你竟敢如此稱呼當今皇帝,真是大逆不道!”他吩咐差役重打翁氏。可憐翁氏羊沒要回來,一條腿卻被打斷了。

太上皇把這件事對劉邦說了。劉邦一聽吃了一驚,他上次還鄉,所有花費都是從國庫直接撥下去的,沛縣還在下麵挨家挨戶收人頭費,聲稱是用於“高祖還鄉"的,這不是明目張膽地搜刮民財、中飽私囊嗎?沒想到自己的家鄉竟出了這樣的贓官,為斂財不惜敗壞他劉邦的名聲。劉邦大怒,立馬下旨查辦周勝,就地處死。

處決了周勝,沛縣還要換個新的縣令。劉邦突發奇想,命翁氏的兒子翁虎去接任。這翁虎自幼家貧,加上他生性懶惰,30多歲的人了,連個媳婦都沒有娶上,隻和老母翁氏慘淡度日。他做夢都沒想到,自己由一介平民搖身一變成了縣令,做了上萬人的“父母官”。可惜的是,這翁虎本來沒什麼真本事,做了官後隻知道每天吃喝玩樂,不幹正經事。別人送禮給他,他是來者不拒,還經常命手下人去下麵橫征暴斂,魚肉百姓,當地百姓怨聲載道。不到一年,有關翁虎的奏折就不斷遞到劉邦那裏,但他一直“按兵不動”。一次,翁虎下令讓差役搶百姓的東西,有人不順從,爭鬥中被差役打死了。這一本又被奏到了劉邦那裏,劉邦這才下旨將貪官翁虎革除官職,就地處斬。

翁氏聽說了兒子要被處死的消息,連夜呼天搶地地去找太上皇,要他在皇帝麵前求求情放了翁虎。太上皇念及鄉親之情,就領她來見劉邦,當麵求情。但是劉邦把下麵官員參翁虎的折子,一件件說給翁氏聽時,翁氏也傻眼了,原來兒子當了縣令後,竟做了這麼多傷天害理的事呀?

“想當初那個搶了俺羊的縣令被處死了,換了俺虎兒難道比他還壞?”翁氏有些想不通。

“翁虎比那個要壞上百倍,那個隻是聚斂錢財,翁虎不光比他聚斂更甚,還縱容手下打死無辜百姓,你自己說他該殺不該殺?”劉邦問翁氏。

翁氏一時答不上來,自言自語道:“怎麼好端端的一個人做了官,就變成了為非作歹的惡人?"她沉思片刻,突然抬頭對劉邦大聲說,“俺明白了,我說你怎麼會想到讓俺虎兒做官呢,原來你是嫌俺跟你要了那隻雞,才想了這麼個辦法報複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