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劉設奸謀(1 / 2)

當日曹*縱使譚忠投宋憲,以施捧殺之計,也是由於他聽了劉備一言。那日劉備投奔前來,曹*就跟他談,問可知呂布有何缺陷麼。劉備說不過英雄通病,喜好美譽罷了。且驕矜輕敵,以為真的天下無敵。

曹*對劉備這番評價呂布深以為然,覺得劉備果然有眼光,但也因此領教了劉備的鮮為人知的奸險的一麵。

這日張援在給杜鵑寫信,他剛剛從軍中回來,傷病員大多都痊愈,他這才閑下心來。想想杜鵑,不覺間已經離開她五載有餘了。覺得這些年讓她受苦了,這麼想著,就愈是生出回九原的念頭來。

天氣轉涼,細雨茫茫,想念雖是急切,但又不忍與呂布分別。知道他的人生就要走到重要關口。心想雖然他不聽諫,還是得諫他須提防曹*與劉備的聯手,讓他識破劉備的虛偽,以及可能對自己造成的危害。

於是不知不覺,張援已經離軍帳不遠了。

呂、劉聯盟瓦解之後,呂布更經常在屋裏與貂蟬流連,或者就是叫來宋憲、侯成一起飲酒。而對張援、陳宮、張遼他們,則漸漸疏遠了。這是因為呂布心中不樂,於是就尋常精神安慰,貂蟬自然是善解人意,而宋憲、侯成二人,既然平日在陣中唱頌歌不含糊,那麼在呂布麵前,這好聽的話也是說得順暢,讓呂布聽了就是爽。

不過這徐州城裏還有三個人善於為他唱頌歌,其一就是譚忠,他已經成功作為宋憲將軍的屬下了。另外兩人則是陳珪、陳登父子,也同樣與曹*有聯係,願作內應的幫凶。

其實也不是呂布特別愛聽頌歌。當年在破河州城之時,呂布軍士在河州城下列隊頌歌搦戰,那時呂布完全是把它當作取勝的計策來運用來理解,絕對沒有半點兒陶醉的意思。就是先前與曹*對陣之時,雖也唱頌歌以誘之,當時也有點聽得飄飄然的。但是並不會因此而產生癮頭,就是聽了就渾身特別地爽,不聽就覺得好生難受的感覺。

而真正讓他有這種感覺的,是轅門射戟這件事。

他當時麵對著袁術手下大將紀靈說,自己與劉備是兄弟,又說平生不好鬥,惟好解鬥。願為兩家解之。故有後來轅門射戟解和之事。

那時他完全是出於幫大耳賊的念頭。他其實是豁出去了。當時要在轅門一百五十步之外射中戟上小枝,談何容易。說實在的,他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因為萬一呢,萬一的情況不是沒有,譬如突然在射箭時起了大風,那箭自然失去準頭,或者就是自己臨時沒發揮好,這一箭就會要了大耳賊的命。

可是萬幸,他成功了,大耳賊也成功了。

這時讓他特別受用,特別爽的,是大耳賊的一句話,這話放在大耳賊的嘴裏出來,尤其可珍可貴。

當時是這樣,呂布挽袖,搭箭,扯弓,叫一聲:“著!”一箭正中畫戟小枝。帳上帳下將校,齊聲喝采。就此時,劉玄德朗聲讚道:“呂布,古今神射獨步;奉先,天下誰敢爭先!”

這一聲讚,讓所有的喝采聲停止。但也就稍歇而已。隨即是歡聲雷動:“呂布呂布,古今神射獨步;奉先奉先,天下誰敢爭先!”

原來當時早已經在身邊準備唱讚歌的宋憲、侯成的手下軍士,聽到劉玄德這超乎尋常的讚語,立即隨之將話頭接下去,唱下去。

後來劉玄德看到這種情勢,也感到意外,不過他為人也練達到了滑頭的境界,當下洞若觀火,甚是明白,便幹脆親筆寫下這十六個字,作為一副對聯,送給呂布以表感謝。

張援到了軍帳外邊。一名小校說將軍不在裏頭。便隻好離開,途中正好遇到也來求見呂布的陳宮。當下兩人聊了幾句,便在徐州城中一家酒樓飲酒敘話。

說了一些軍中病人之事,張援說多虧那日見到公孫大夫,頗受啟發,而且他那些曼陀羅幹花,也為施行手術治病提供了方便。

然後就說到眼下的戰事上來。眼下呂布與曹*的戰爭還在繼續。不過眼前劉備又與呂布和好如初,且屯兵小沛。張援知道往下的戰爭對呂布頗不利,因為呂布不悟,劉備已經被曹*徹底收買了,劉備之屯兵小沛,實乃曹*的掘坑待虎之計。而且更早收買的是陳珪、陳登父子。呂布賢弟身邊不少奸人,現在是危機四伏。張援不知道的,僅是唐周的愛徒譚忠已伏伺宋憲麾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