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少許幾家知名的大私企願意試用她,開出的條件基本都是:試用期一年,月薪隻有最低工資1500,沒有提成,年底沒有獎金,沒有五保,不給轉戶口,不包吃住,不保證一年後的轉正。如果一年後轉正待遇是最低工資3500,加提成,而且提成是業務費的5%,5%對於這些大型私企來說是個龐大的數字,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以上。交五保,轉戶口,沒有宿舍的單身人給安排宿舍。年底最低獎金是3萬。轉正後的合約是3年一續簽,除非你辭職,公司在你沒有重大錯誤的情況下承諾:絕不裁掉你。公司對於一年後簽不簽你的唯一條件是:在公司一年,獨立完成業績是總業績的0.03%.這個0.03%看上去是非常小的比例,如果按照實際來看,至少是,她一個人一年得為這些公司掙至少15萬。她一個新人工作一年,沒有任何經驗,沒有任何關係的情況下,獨立去完成業績額為15萬,這個看上去數目小,卻實際很難做到的15萬。當然也有可能,你有非常好的能力,你真的做到了一個人做到了15萬業務。在和她條件差不多的大學生裏,那種人微乎其微啊。
對於安吉拉來說,最不能接受的當然就是最後那項:不保證一年後的轉正。這在她眼裏是個坑,當然你不願意跳,自有人跳。她害怕自己跳進去之後,一年後還得再加入找工作的大軍隊。那她要什麼時候才能混出好的經驗和好的閱曆?
她也知道,這些公司當然有如此合理的挑剔理由,他們要的就是人才,就是敢拚搏進取的年輕精神。她也相信,肯定會有人做到,還不是一個人做的到。隻是這個人肯定不是她。她知道自己的個性太溫和不適合大的競爭,她隻希望擁有一份自己可以做的四平八穩,安安定定的工作。
直接拒絕的那些大型私企給出的理由倒也簡單:專業不對口。其實她也心知肚明,哪兒是什麼專業不對口,像她這樣的大學生一抓一大把,要錢沒錢,要背景沒背景,要經驗沒經驗。這些公司寧願培養本地人才,本地人至少有一大半不會工作不到2年就因為私事,或者回原籍下海自主創業而辭職,外地大學生想創業的人太高,沒有城市拿一份工資就滿足的本地人穩定。不會要求公司給住房。不會好不容易培養一個人才經驗出來後,就立馬跳槽。這些現實發生過很多次的例子,讓越來越多的大城市,喜歡擁有穩定戶口的本地人。這也是一種看似很合理的自我保護。正是這種保護讓安吉拉這樣的許多外地大學生,體會到了,留在這個熟悉了4年的城市裏,是多麼的艱辛和困苦。她不能相信,她大學四年努力學了那麼久,換來的就是這句:“我們不需要你這樣的人”,不需要我這樣的人,那你們需要什麼樣的?沒有人回答她,她隻有整理好自己的簡曆繼續奔赴在這個有幾十萬個大學生一起搶飯碗的城市裏。
而國企,根本隻是每年應付式的在大學校園裏挑出那麼幾個“中彩票”的人。中彩票率當然有限到安吉拉根本就碰觸不到。
她也一樣希望,有那麼一個好的伯樂,給她一次光明的機會。隻是求這個機會的千裏馬太多,而真正的伯樂太少。伯樂們隻好用最殘忍的方式,讓他們互相競爭,選出最優秀的“萬裏馬”。而她不是最優秀的“萬裏馬”,隻是個跑得慢的千裏馬。所以權衡在三,她選了一家小型公司。她決定在“被滾蛋”之前,自己滾蛋。不過要先渡過這最艱苦的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