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抹灰工程(2 / 2)

2.裝飾抹灰

裝飾抹灰的底層均為作在1:3水泥砂漿打底(一般厚度為8~13mm,一~二遍成活)上的中層砂漿(1:3水泥砂漿厚6~8)麵(底、中層總厚度14~20),僅麵層做法不同,中層砂漿麵應是已經硬化、粗糙而且平整。底層是做好裝飾抹灰的基礎,施工時應拉線做標誌設置標筋,用直方木刮平,並用靠尺和垂線隨時檢查誤差,以保證楞角方正,線條和麵層橫平豎直。現分別簡要介紹幾種裝飾抹灰麵層的做法。

(1)水刷石

先將底麵澆水潤濕,薄刮素水泥漿(水灰比0.37~0.40)一道,隨即用稠度為50~70mm,厚度為8~12mm的水泥石子漿(配合比為1:1~1:1.5)罩麵,用鐵抹子分遍壓實。待稍收水後,再用鐵抹拍緊整平,使石子密實,分布均勻。待麵層凝固尚未硬化用手撳按無壓痕時,即用刷子蘸清水自上而下刷掉麵層水泥漿至石子外露,最後用噴水壺(或噴霧器)自上而下把表麵水泥漿衝洗幹淨。施工時應采取防止沾汙牆麵的措施。外觀質量要求石粒均勻,緊密平整,色澤一致,不得有掉粒和接槎痕跡。

(2)幹粘石

將底麵灑水濕潤,薄刮素水泥漿(水灰比0.37~0.40)一道。隨即抹厚為4~6mm的水泥砂漿(可適量加入107膠及石灰膏)粘結層,同時將配有不同顏色的(粒徑4~6mm)石子甩粘在粘結層上,隨即用鐵抹子將石子拍入粘結層,要求拍平壓實,石子嵌入砂漿的深度不小於粒徑的1/2,但不得拍出砂漿。待水泥砂漿有一定強度後,即可灑水養護。外觀質量要求石粒粘結牢固,分布均勻,顏色一致,不露漿,不漏粘,陽角處不得有明顯邊痕。

(3)水泥砂漿麵層

將底麵澆水潤濕,為保證粘結效果,宜刷素水泥漿(水灰比0.37~0.40)一道,再用5厚的1:2.5水泥砂漿罩麵,壓實趕光。

外牆抹灰在做到窗台、窗楣、雨蓬、陽台、壓頂和突出牆麵的腰線時,上麵應做流水坡度,下麵應做滴水線和滴水槽,滴水槽的寬度和深度均不應小於10mm,並應整齊一致。外牆抹灰,應在濕潤情況下養護。

3.樓地麵麵層

(1)水泥砂漿麵層

水泥砂漿麵層所用的砂,一般應采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應大於3%,水泥標號不應低於325號。水泥砂漿的配合比不宜低於1:2(水泥:砂),水泥砂漿應隨鋪隨拍實,抹平工作應在初凝前完成,壓光工作應在終凝前完成。終凝後即要立即灑水養護,以防麵層開裂。

(2)水磨石麵層

待1:3水泥砂漿打底的中層砂漿凝結硬化後,在上麵按設計要求進行彈線嵌條(即分格,分格條可用玻璃條、銅條),嵌條用素水泥漿在條兩側抹成八字形鑲嵌牢固。分格條對縫應嚴密,表麵要平直,分格條鑲嵌後應經過適當的養護。水磨石麵層所用拌合物的配合比一般為1:1.5~1:2(水泥:石粒),石粒粒徑為4~12mm,麵層鋪設厚度一般為10~15mm。鋪設麵層前應在基層表麵上刷一遍與麵層顏色相同的水泥漿(水灰比為0.4~0.5)做結合層,隨刷隨鋪。按設計要求將水泥石子漿攤鋪在分格網中,推平壓實,使石子大麵外露,表麵比嵌條高1~2mm。一般開磨時間約為2~3天,開磨前應先試磨,以石子不鬆動為準,然後用磨石機正式澆水磨平,直至露出嵌條,表麵光滑為止。磨石由粗至細一般分三遍進行。每次磨光後,用清水將泥漿衝洗幹淨,隨即用同色水泥漿填補砂眼,個別掉落石子的部位要補好,每隔3~5天再按同法磨下一遍。最後,用清水衝淨表麵,再用草酸水溶液擦洗,使石子清晰顯露,晾幹後再行打臘。外觀質量要求表麵平整、光滑,石子顯露均勻,不得有砂眼、磨紋和漏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