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抹灰工程(1 / 2)

建築工程的裝飾工程一般包括建築物的室內外抹灰工程、飾麵工程和油漆、刷漿及裱糊工程三大部分。其作用是保護結構、提高結構的耐久性,改善清潔衛生條件,彌補牆體在隔熱、隔音、防潮功能方麵的不足。此外,還能增加建築物的美觀,美化環境。裝飾工程的特點是工程量大、工期長、用工量多,且裝飾工程的施工,應在不致被後續工程所損壞和沾汙的條件下方可進行,故一般在屋麵防水工程完成之後。

抹灰工程分一般抹灰和裝飾抹灰兩大類。

1.一般抹灰

(1)抹灰層的組成及表麵處理

一般抹灰按質量要求分為普通抹灰、中級抹灰和高級抹灰三級。普通抹灰為一底層、一麵層、兩遍成活,要求分層趕平、修整,表麵壓光,總抹灰厚度平均不大於18mm;中級抹灰為一底層、一中層、一麵層、三遍成活,要求陽角找方、設置標筋,分層趕平、修整,表麵壓光,總抹灰厚度平均不大於20mm;高級抹灰為一底層、幾遍中層、一麵層、多遍成活,要求陰陽角找方,設置標筋,分層趕平,修整,表麵壓光,灰線平直方正,總抹灰厚度平均不大於25mm。頂棚抹灰層總厚度不大於15mm。抹灰是分層進行施工的,各抹灰層的厚度,塗抹水泥砂漿每遍厚度宜為5~7mm;塗抹石灰砂漿和混合砂漿每遍厚度宜為7~9mm。麵層抹灰經趕平壓實後的厚度,用麻刀灰時不大於3mm;用紙筋灰、石膏灰時不大於2mm。

抹灰前,如磚石、混凝土等基層表麵有灰塵、汙垢和油漬等,應清除幹淨;表麵不平處要鑿平或用1:3水泥砂漿補平。腳手架孔洞、水電穿牆孔等要堵塞密實;抹灰前要灑水濕潤。為保證抹灰質量,尚應對不同材料的基層表麵進行相應的處理。光滑平整的混凝土構件的表麵應鑿毛,也可在構件表麵先刮水泥漿(水灰比為0.31-0.40)或灑水泥漿處理。板條牆或板條頂棚,各板條之間應預留8~12mm縫隙,以便底層砂漿能壓入板縫後與板條基層結合牢固。磚牆麵應清理灰縫。木結構與磚石結構、混凝土結構等相接處,應先鋪釘金屬網,並繃緊牢固(金屬網與各基層的搭接寬度不應小於100mm)。門窗框與牆連接處的縫隙,應用水泥砂漿或混合砂漿(加少量麻刀)分層嵌塞密實。室內牆麵、柱麵的陽角和門洞口側壁的陽角,宜用1:2水泥砂漿做護角,其高度不小於2m,每側寬度不小於50mm。

在分層塗抹中,應使底層抹灰間隔一定時間,讓其幹燥和水分蒸發後再塗抹後一層。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的抹灰層,應待前一層抹灰凝結後,方可塗抹後一層;石灰砂漿的抹灰層,應待前一層7-8成幹後,方可塗抹後一層。在中層的膛漿凝固之前,應在中層麵上每隔一定距離交叉劃出斜痕,以增強麵層與中層的粘結。

(2)抹灰層的施工和要求

為了有效地控製牆麵抹灰層的厚度與平直度,抹灰前,應先檢查基層表麵的平整度,並用與抹灰層相同的砂漿設置標誌(灰餅),即利用線錘根據磚牆砌築平整程度找出抹灰的控製厚度以保證抹灰層的垂直度和平整度;然後標筋(衝筋),即在兩個標誌之間先抹出一長條灰埂來,其寬度約為100mm,其厚度與標誌相平,作為抹底灰填平的標準。

標筋作好後,即可據此大麵積上底灰(刮糙):分數遍將砂漿用力塗抹在兩筋中間的牆上(由下向上抹),然後用直木方靠在兩邊筋上,由下向上刮平,刮完一塊後,用木抹子(搓板)整平。抹完後應檢查灰麵是否平整,陰陽角是否方正。

最後做麵層(罩麵)時,中級抹灰用石灰膏罩麵,根據各地習慣和材料來源可用紙筋灰和麻刀灰罩麵;高級抹灰用石膏灰罩麵。罩麵灰應分遍連續塗抹,表麵應趕平、修整、壓光。抹灰的麵層應在踢腳板、門窗貼臉和掛鏡線等安裝前完成,安裝後與抹灰麵相接處如有縫隙,應用砂漿或膩子填補。

為確保抹灰工程質量,必須注意砂漿的選用與配料。石灰膏應用塊狀生石灰淋製,淋製時必須用孔徑不大於3mm×3mm的篩過濾,並貯存在沉澱池內進行熟化。熟化時間常溫下不小於15天,用於罩麵時,不應少於30天,使用時,石灰膏內不得含有未熟化的顆粒和其它雜質,以免爆灰或裂縫。抹灰用的石灰膏可用磨細生石灰粉代替,但其細度應通過4900孔/平方厘米的篩。抹灰用砂應過篩,不得含有雜物。紙筋應浸透、搗爛、潔淨。罩麵紙筋宜機碾磨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