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東華帝國完全是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啊!(1 / 2)

東華企業國際化不僅是企業規劃空間的擴大,也表明其功能空間的充分開放和功能進取。在這一過程中,競爭對手也往往是國際化的,而且往往是直接看不到的。

無對手的競爭,是未來國際市場競爭的典型特征。

東華企業的國際化必然帶來產品國際化、技術國際化以及企業人才國際化。

在蘇文君看來,東華企業國際化促進企業人才國際化,它促進的是人才的國際頭腦,對國際市場及國外社會人文知識的學習了解,以及國際商業交往經驗的積累,促使更多的人去努力學習掌握外語,造就出一批企業國際戰略決策及企業外交人才。

東華帝國的本土企業家,主要是以一大批移民來東華帝國的前民國開明資本家和民族資本家為生力軍,另有少數一部分移民東華帝國的歐洲各國商人和工廠主。

他們以前的生意經基本上都是盯著各自行業和自家門前那點雪。然而現在卻都知道關注什麼是最惠國待遇、什麼是關貿總協定、什麼是泛地中海自由貿易區、非盟組織、天堂島合作組織等等。

這些東華企業家們要想以國際市場為目標,就不能不放眼全球。不少東華企業家們已漸漸開始具備國際政治頭腦。

目前,東華帝國已培養出一大批敢衝敢闖的新時代企業家。這些人不僅具備技術專長,而且通曉多國語言,並擅長於在不同的民俗文化背景下工作。

出現無國界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讓企業國際化則是它的根蒂所在。東華企業的國際化,是東華全球經濟發展和布局的基礎,是企業人才國際化的搖籃。

與東華企業國際化意識並駕齊驅的是,規模經營意識也成為了東華企業發展趨勢的主潮流。企業空間由小到大,蓬勃發展。有的私人企業規模最大的已達到了一萬人以上。許多東華企業組建聯合體並向跨軒集團邁進。

隨著全球經濟格局的改變,企業經營規模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企業發展的顯著特點。不過,凡事有利則有弊。大有大的氣派,同時也大有大的難處。

但程功這家夥顯然對這方麵也有考慮。他曾經在內閣召開的一次經濟擴大會議上對東華的企業家們講過,單憑一個公司的規模之大,就能夠對外界的競爭衝突起到緩衝作用。同時他還強調,在競爭日益劇烈的市場環境中,規模大並不能保證企業不跨,規模大並不等於保了險,更不能認為組織越大,效率就越高。

蘇文君當然看得出程功這家夥之所以提出這兩種不同的觀點,他的目的就是引入企業發展大小協同戰略理論。

在風雲變幻的市場經濟浪潮中,巨大的船體要急轉掉頭談何容易。因此,東華帝國政府部門有時候扶持激勵更多的是那些富有靈活性和高效率的小企業。

東華麥肯錫管理谘詢股份公司在1942年12月曾經發表過一份評估報告。指明在近幾年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中小企業表現出比大企業更強的應變和承受能力。

小企業與技術發明創造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聯係。而大企業在這方麵則往往成了追隨者。這一點,在天堂島東華皇家科學院的年度統計報告中記錄得非常清楚。

在天堂島有一個專門部門,對企業規模和發明創造能力之間的關不做過大量的統計研究。雖然沒有發現兩者之間的明顯的相互關係。但專家們認為,大型企業的規模並不是對最活躍的發明和技術革新活動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