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宣傳信息工作要做到三個“深”(1 / 2)

(2000年3月5日)

宣傳信息是整個宣傳思想工作的基礎和橋梁。從一定意義上說,宣傳思想工作就是一種信息傳播工作。宣傳思想工作的決策要以信息為依據,工作的開展要以信息為基礎,工作的前瞻要以信息為向導,工作的溝通要以信息為橋梁。信息優化促進工作,工作傳播提升信息,二者相得益彰,互相補充。做好宣傳信息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要搞好宣傳信息工作,就必須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進行深層次的理性思考、寫出有深度的信息材料,做到三個“深”。

一、開展深入的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我黨一貫倡導要做好調查研究這篇文章。早在30年代,毛澤東就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不久他又進一步補充為“沒有真正的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真正的調查”實質上就是深入的調查。到了90年代,江澤民又深刻指出:“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宣傳信息工作的根本職能是通過有價值的、真實的信息為各級黨委政府提供“發言”的材料和“決策”的依據。真實的信息怎麼來?有價值的信息怎麼獲取?重要的途徑就在於深入的調查研究,把調查研究真正貫徹到整個信息工作的全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通訊設備和互聯網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距離,改善了信息的傳送渠道,但並不能因此而否定調查研究這一優良傳統的現實價值。互聯網的出現,使用戶能像新聞記者一樣,從網上獲得新聞信息的第一手材料。但是,他們一般不可能對事件作跟蹤、連續和深度報道。這個不足隻有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來彌補。因此,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調查研究都是獲得深度信息的重要方式。科學技術越發展,越是給宣傳信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事宣傳信息工作的同誌不僅要掌握信息的廣度,更要注重信息的深度;不僅要及時地反映事件性、突發性的情況,更要揭示出隱藏在這些情況中的社會曆史原因;不僅要反映點上的工作動態,更要反映麵上工作的基本走向;不僅要反映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的態勢,更要反映人們思想觀念發生發展的規律,隻有這樣,宣傳信息工作才能為各級領導提供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高層次信息。獲取這些高層次信息坐在辦公室裏做不到,僅僅依賴“來人來電”以及微機和網站也不行,切實可行的辦法是走出書齋,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現場,在火熱的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獲得智慧,增加信息的現場感和鮮活內容,從而提升我們宣傳信息工作的水準和檔次。

二、進行深層次的理性思考

信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但信息的價值卻依信息的質量高低、層次深淺而截然不同。而要提高信息的質量和層次,要善於從微觀信息中綜合出宏觀信息,從初級信息中發掘出高層信息,從動態和情況信息中歸納出建議類信息,這就必須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理性思考。隻有對調查得來的原始信息或初級信息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經過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深度加工,從較為廣闊的宏觀背景下分析發生在眼前事情的前因後果,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才能為領導決策提供高層次、高質量的信息。如果我們不善於作理性思考,寫出的信息就隻能就事論事,就會輕飄飄的,沒有分量,上不了層次,隻能成為一堆毫無價值的“狗肉賬”。因此,做信息工作的同誌決不能滿足於掌握了多少情況、了解了多少信息,而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不恥下問,多往深裏鑽、多朝深處想。不善於從理性層麵上思考問題的人不適合做宣傳信息工作。寫宣傳信息材料需要形象思維,要寫得生動活潑,更重要的是需要邏輯思維和理性思維,要寫得入木三分,字字說在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