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19日)
召開新聞改革與輿論監督研討會,是省委宣傳部和省記協籌劃已久的事情,隨著實踐層麵改革的深化和推進,特別需要理性的關照、觀念的更新、思想的升華。希望會議在同誌們的共同努力下,產生積極的成果,力爭對整個湖南新聞改革實踐產生新的積極的推動作用。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研討新聞改革與輿論監督,新聞改革是當前改革大潮中不容回避的課題,輿論監督也已經成為新聞宣傳中日益重要的內容,都是新聞工作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事關以正確輿論引導人的光榮任務,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一、關於新聞改革
新聞改革包括了新聞宣傳改革、新聞事業改革、新聞管理改革。湖南新聞事業近些年蓬勃發展,幾個方麵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改革的力度。我省的新聞改革經過大膽探索和不斷創新,總的來說形勢喜人。報紙的增刊改版擴容,廣播係列台的豐富發展,電視湘軍的異軍突起,各媒體無論是從管理機製到用人機製,從內容的變化到形式的更新,從產業的規模到宣傳的影響,都勇敢地邁出了改革的步伐。特別是電視領域由於湖南經視台這支新銳部隊的加盟,帶動了整個湖南電視的大膽革新與有序競爭,在全國形成了關注“湖南電視現象”、學習借鑒“電視湘軍”的熱鬧景象;廣播在客觀條件比較困難的環境下,通過一係列的改革,逐步重新在受眾心目中升溫;報紙方麵的改革也有了實質的進展,湖南日報社組建我省第一家報業集團的工作正在籌備,長沙晚報社也有望成為第二家報業集團,《東方新報》已經創刊,《瀟湘晨報》呼之欲出,給湖南報業帶來前景喜人的信息。《體壇周報》、《今日女報》也都在改革上繼續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些成績的取得,都十分振奮人心。盡管有些步子邁得大和快,有的步子相對小和慢,但都集中反映了改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隻有積極推進改革才能順應時代潮流的共識。這種思想觀念上的提高可以說是新聞改革進程中最顯著的成績。
在新聞改革方麵,盡管我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應該清醒地看到,與全國一些發展較快的省市,如廣東、江蘇、四川、深圳等地相比,無論是改革的深度、廣度和力度都還存在一定差距。三大傳統媒體除電視能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外,報紙和廣播的發展隻能說處於全國的中等水平。第四媒體在我省的發展還隻是剛剛起步。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新聞通氣會上,我曾專門分析了我省新聞改革存在的不足。一是發展不夠平衡,三大傳統媒體,電視改革領先一步,報紙、廣播的改革步伐相對遲緩。二是觀念比較陳舊,一些新聞單位和新聞工作者雖然意識到了改革的必然性,但在涉及一些關鍵性問題和自身改革上思想仍不夠解放。三是行動比較遲緩,有些媒體滿足於已有的成績,盲目樂觀,邁不開新步伐;有些媒體還處在等待、觀望、徘徊的階段,期待上麵給政策,定盤子。這些問題依然存在,不利於改革與發展,希望大家正視這些不足,認真分析原因,以積極進取的姿態開拓前進。
改革已是勢在必行,如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形成亮點,將我省的新聞改革更進一步推進,各媒體負責人要心中有本明賬,腦中有點對策。新聞改革的三大組成部分——新聞宣傳、新聞事業、新聞管理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相互依存、辯證統一。改革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全麵配套。
新聞宣傳的改革要將提高傳播效益放在首位。新聞宣傳的主要職能是反映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傾聽人民的呼聲,記載時代的變遷,傳播最新、最快的信息。新聞宣傳的改革,就應該改進、彌補在發揮這些職能時與黨和人民實際需要之間的差距,要在時代氣息、媒體特色與精品意識上狠下功夫,更好地發揮耳目、喉舌、工具和陣地的作用。
新聞事業的改革要向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目標發展。目前新聞事業的改革有著十分良好的機遇,也麵臨著不同的轉變,即逐步向效益質量轉變,逐步向集團集束式發展。當前我省尚未正式成立一家報業集團,具備這方麵實力的湖南日報社與長沙晚報社要加快步伐;廣播電視也要注意實施名牌戰略,吸引更多的投入壯大媒體實力,盡早實行廣播電視集團的有序運作。
新聞管理改革要從機製創新和製度完善方麵著手。首先要加大宏觀管理的力度。宏觀管理主要是指我們管理部門要改進管理方法和形式,著眼於事業的發展,符合新聞的規律,有利於新聞人才的成長。逐步建立和完善激勵、監督製約機製,更好地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其次要抓好中觀和微觀管理的改革。這兩者主要指各級新聞單位及其所屬部門等二級機構,它們的改革成功與否可以說直接具體地影響到整個新聞管理的改革,因而也要思路清晰、方案完備、操作謹慎。
在這裏,我就報刊改革談幾點具體的看法。近幾年,我省的新聞改革給人的總體印象是廣電係統步子邁得大一些。先說廣播,廣播的改革不容小視,它早在1992年就創辦了經濟廣播電台,掀起了一陣“廣播熱”,為經濟台的成功提供了一定的借鑒經驗;最近又逆轉了過去“心往電視想,人往電視走,錢往電視流”的局麵;節目活了,收入多了,人心穩了。再說電視,電視這幾年改革取得的輝煌戰果帶給我們的不隻是驚喜,更多的是震動,以前已談得很多,這裏不再贅言。反觀我們的報刊,似乎有點波瀾不驚,與廣東、四川、西安等省市報刊改革掀起的“狂風巨浪”相比,幾乎可說是風平浪靜。我們並不是否定報刊取得的成績,近幾年報刊改革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隻是我們熱切地希望報刊能在近年積聚力量的基礎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在如何推進報刊改革上,我想說兩點。第一,讓對手帶來的壓力化為奮勇前進的動力。獨孤求敗是一種悲哀,沒有對手的改革“獨角戲”也是一種不幸。當初正是經視這隻“初生牛犢”,激活了固步自封的湖南電視界,從此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如今,湖南報業即將有兩家全新的報紙《瀟湘晨報》和《東方新報》加盟日報的行列,它們“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的遠見和銳氣讓人預感到了湖南報業“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奏;同時新批的雜誌《新聞天地》與《湖南與世界》也讓人對雜誌的改革充滿期待。這些新生力量的加盟是一件好事,我希望報刊的負責同誌們能以此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給稍顯沉悶的報刊改革注入新的活力。第二,麵向市場,找準定位。媒體不僅是黨和政府的喉舌、耳目、工具、陣地,同時,也是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必須接受受眾的檢驗。報刊沒有讀者的認同和接受,“兩為”方向、“雙百”方針、“雙效”原則都要大打折扣,也許有人會說,宣傳主管部門管得太嚴,麵向市場實在很難。果真是我們管得太嚴嗎?我們在提標準、提要求的時候,從來都是在強調正確導向的前提下,鼓勵麵向群眾麵向實際,多出精品力作,爭辦一流報刊。正如《三湘都市報》的年輕記者古竹所說:如果說黨報改革束縛重重,湖南台不照樣是黨台嗎?看來關鍵不是“上頭滿意,下頭不滿意”、“下頭滿意,上頭不滿意”的兩難,而是我們有些同誌自己先給自己背上了包袱,自己給自己找借口,不敢大膽改革的畏難。作為主管部門,我們心中是有分寸的,希望報刊的同誌能開動腦筋,把握導向,麵向市場,立足湖南,麵向全國,走出一條讓領導滿意也讓群眾滿意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