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弘揚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大省(1 / 3)

(2000年10月23日)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麵向21世紀的湖南文藝”研討會今天正式開幕了。會議少長鹹集,群賢畢至,大家濟濟一堂,在21世紀即將到來之際,共同研討我省文化藝術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為新世紀湖南的文藝事業和文化發展描繪宏觀輪廓,提供理論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研討會的舉行,是十分重要而及時的。

這次研討會,就參與界別的眾多和層次的廣泛來說,是近年來少有的。會議將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發揚學術民主,提倡暢所欲言,為與會專家、學者、文藝家提供一個公共論壇、建立一個學術平台,使各種獨特的見解和建設性的意見得到展示和交流。借此機會,我也把自己對21世紀湖南文化發展的一點思考貢獻出來,以就教於諸位方家。

一、增強理性思考,提升文化品質

當前,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推進,中國已進入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民族複興的曙光已初露東方。當此之際,學術文化工作者麵臨兩個嚴峻的曆史任務:一是如何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跟上時代步伐,與經濟協調發展,從而延續、發展中華五千年的古老文明。二是如何確保我們的文化事業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與其他各種文化的競爭中贏得優勢。這兩者都離不開深邃的理性思維。黑格爾說,一個偉大的民族要有所前進,就一刻也不能離開理性思維。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如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一樣,是一項全新的事業,雖然其指導思想、發展目標是清楚的,但它仍有許多重大的理論課題需要我們解決。特別是一進入文化實踐領域,所需要解決的課題就尤其多而且緊迫。例如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當前的內在規定及其實現途徑是什麼;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與經濟的關係如何;文化產業如何界定和如何發展;文化產品的兩個效益究竟如何實現統一;如何既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確保文化的先進性,又鼓勵並發展多樣化的局麵;都市文化和縣域文化的異同;在麵對西方文化的衝擊和文化全球化的挑戰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立品格……這樣一些文化課題,都是我們在文化實踐中經常麵對、需要作出明確回答的。去年以來,我就一些文化現象作了一些調查思考,先後提出了“發展文化經濟,建設經濟文化”、“繁榮旅遊文化,發展文化經濟”、“繁榮縣域文化,促進縣域經濟”這樣幾個課題。當然,我的思考還是初步的,隻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但通過思考我確實感到,要使湖南的文化藝術事業健康、快速地往前發展,要探討的理論課題是很多的,而理性思考是不可或缺的。

當前,我省的文化建設呈現出一種繁榮、多樣、活躍的局麵,在全國產生了一定影響。文學雖然不如80年代火爆,但也不時推出一些有分量的作品;戲劇佳作迭出,頻頻獲獎;電影在1999年碩果累累;出版湘軍飲譽全國;電視湘軍異軍突起,取經學藝者絡繹於途;群眾文化活動紅紅火火;文物考古屢有重大發現,震驚全國;文化硬件建設有長足進步。這些現象當然令人振奮。但興盛之中潛伏危機,樂觀之下不無憂患。我經常思考的是,我們的文化雖然熱鬧不已,但其內在品質、品位如何?能不能在文化長河中真正留下痕跡,產生結晶?其發展潛力怎樣,能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要因為一時的輝煌而沾沾自喜,盲目樂觀。現在,我們的一些文藝門類、文化現象已感後勁不足,風光難再。要解決這個問題,迫切需要我們的文化決策者、管理者和廣大從業人員潛下心來,冷靜思考,總結成敗得失,明確方向,再度出擊。我總感到,當前湖南的一些文藝作品和文化現象還處在一種粗放、感性、自在的狀態,其內在品質並不高,其內功也並不深厚。這種粗放蕪雜的文化實踐迫切需要理性之光的照耀,以提升品質,增強後勁,使湖南的文化建設能實現由粗放到精致、由感性到理性、由模仿到創造、由自在到自為的飛躍。做到了這一點,21世紀湖南的文化創造就能真正在全國占有一席之地,從而真正給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韓少功先生有一個觀點:“比到最後比觀念”,我認為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