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表現在豐富發展偉大理論方麵
理論來源於實踐,實踐豐富著理論。在偉大的時代裏,總要產生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思想總要反過來主導這偉大的時代,而身逢其時的傑出的曆史性人物又總是要不斷地總結時代的實踐,進行新的理論歸納,在理論上有所建樹,把偉大的理論推向新的階段。這也是一個領導集體和領導者地位鞏固、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江澤民在高舉偉大旗幟,推進偉大事業的行進中,又在鄧小平不幸逝世前後這個重大曆史關頭,勝利召開了黨的十五大,鄭重地提出了“鄧小平理論”這個鮮明簡潔的科學概念,堅持鄧小平理論這個“主心骨”,堅信“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做到“我自巋然不動”,經受了“亞洲金融危機”和“中國南北大水”兩大風險,以及“科索沃事件”、“法輪功事件”和“李登輝‘兩國論’事件”三大政治鬥爭的鍛煉和考驗。在繼承和堅持鄧小平創立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上,以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和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致力於在新的實踐中作出新的探索,總結新的經驗並逐步使其上升為理論,從多方麵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
1.在對現實國情的認識上
江澤民不僅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對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對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一係列新的判斷。同時,正確認識中國國情,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提供了更為堅實的客觀依據。一是概括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特征,增加了人民生活、科技教育文化、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差距特別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條目,認識更加全麵。二是論述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指出必須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在改革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對改革開放進入攻堅階段和發展處於關鍵時期的實踐經驗進行了新概括。三是展開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在理論上提出一係列新論斷,這些新論斷和以它為基礎的基本目標、基本方針的確定,進一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怎樣建設這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大大拓展和深化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對於中國未來社會的設想,強調要以嶄新的精神姿態跨入21世紀。製定了新世紀的奮鬥目標,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再經過10年的努力,到建黨100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製度更加完善;到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2.在建設目標和大政方針上
江澤民深刻闡發了黨的基本路線,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方針和基本綱領。提出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強調必須始終注意處理好“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辯證統一關係。指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必須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麵。深刻揭示了基本路線關於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總目標的內涵,強調隻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隻有兩個文明建設都搞好,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導下,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方針和基本綱領,從而使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方略日臻完善。確定“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黨的基本方針,為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總攬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全局指明了方向。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這個綱領,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基本路線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的展開,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主要經驗總結。馬克思指出:製定一個原則性的綱領,這就是在全世界麵前樹立起可供人們用來衡量黨的運動水平的裏程碑。能不能提出一個符合本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的正確綱領,是衡量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在理論上、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標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方針、基本綱領的提出,體現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全麵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整體推進的遠見卓識和堅定信心,表明我黨在理論上、政治上更加成熟。
3.在社會主義所有製上
江澤民以一係列的新論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的所有製理論。把社會主義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製度,並且肯定非公有製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提出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製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科學界定了公有製經濟的含義和主體地位,對公有製性質和實現形式作了區分。比如:“公有製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製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公有製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股份製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製力上”;“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經營分配”,還要“著重發展資本、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完善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製”,等等,豐富了曆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社會主義所有製的理論,有利於形成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所有製結構和公有製實現形式。
4.在經濟體製改革上
江澤民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總目標,並對實現經濟體製的根本轉變作出戰略部署。精辟地概括了鄧小平南方談話的中心思想和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回答了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需要解決的一係列重大問題,第一次使用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科學概念,並提出了如何抓住有利時機,加快發展的決策措施,指出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經濟體製改革的方針政策作了進一步的闡發,至此,黨在理論上和方針政策上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基本框架。十五大對長期討論和探索的某些重要理論問題作出了明確的結論,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涵義和特征的曆史性概括和全麵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創造性發展和突出貢獻。
5.在經濟發展上
江澤民強調要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改造和提高傳統農業,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促進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在國有企業改革上,明確提出了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是發展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公有製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股份製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不能籠統地說股份製是私有,要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要把國企改革同改組、改造、加強管理結合起來,要著眼於抓好國有企業。抓好大的,放開放活中小型企業,做到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與此同時,要推進各項配套改革,建立社會保障體係。強調必須正確處理速度和效益關係,更新發展思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並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即從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鋪新攤子、追求數量,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轉到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要充分估量未來科學技術特別是高科技發展對綜合國力、社會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響,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密切關注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和知識經濟已露端倪的特點,強調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采取有力措施,發展教育事業。加強國家創新體係建設,深化科技和教育體製改革,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實現高新技術商業化、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