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車臣戰車牽係俄的局勢
1999年是俄羅斯的多事之秋。政府總理頻繁更換,俄百姓殷切希望新總理能夠在穩定政局、發展經濟方麵有不凡之舉;車臣恐怖分子製造的爆炸事件也在俄首都莫斯科等地一再發生,俄羅斯全國震怒了,人民強烈要求鏟除作惡多端的車臣恐怖分子。12月31日,也就是在跨入2000年前的最後一天,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發表電視講話,出人意料地宣布辭去總統職務,並任命普京總理為代總統。86天之後,這位以“穩健”、“實幹”、“鐵腕”形象凸現政壇的年富力強的普京,終於在俄羅斯第三屆總統選舉中首輪就以超過法定票數的明顯優勢當選總統。這與其說是完全實現了葉利欽3個月前的精心安排,還不如說是體現了全體俄羅斯人民希望選出一位能夠帶領自己國家走向穩定和發展的堅強領導人,以重振俄羅斯大國強國雄風的共同意誌。說到普京這個人,他確實頗帶有幾分神秘色彩。1998年7月葉利欽任命普京為俄聯邦安全總局局長時,他的軍銜還隻是預備役中校。當時的安全總局工作人員對此任命極為不滿,人們以為這又是葉利欽在耍性子。但是,人們很快就發現,葉利欽這回動的是“真格”,而普京也的確是個精通業務、善於管理的領導人。在任期間,他對安全總局機關進行了大改組,將中央機關從6000人精簡到4000人,同時加強了該機構在俄各地的力量。1998年9月,普裏馬科夫出任總理後,葉利欽的權力和地位受到嚴重的挑戰。而這個時候,普京沒有離開“大勢已去”的葉利欽,並表現出對葉利欽的忠心。1999年3月,普京接任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並保留了聯邦安全總局局長職務。這時他實際上已成為葉利欽總統的“主要盾牌”。1999年5月12日,葉利欽解散普裏馬科夫政府,任命斯捷帕申為總理。但2個月後,葉利欽及其“家庭成員”又一致認為,斯捷帕申優柔寡斷,不堪重任,必須換馬。葉利欽這時看好了普京。這位1952年10月7日出生於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一個工人家庭,大學畢業以後就進入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工作,90年代以後才開始步入政壇的後起之秀,盡管他在公眾麵前總是繃著個臉,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樣,但人們稱道普京是強硬、誠實而有原則,甚至連他的對手也都對其加以稱讚。葉利欽最終果斷地解散了斯捷帕申政府,任命普京為代總理。同年8月16日,俄國家杜馬通過了葉利欽總統的提名。於是,普京就這樣成為了葉利欽在任期間的最後一位總理。而恰在此時,車臣匪徒在達吉斯坦和莫斯科、伏爾加頓斯克以及布伊納克斯克等地製造了一係列恐怖事件,為普京大顯身手創造了條件。他毫不猶豫地承擔起了重擊車臣匪徒的責任。應該說,普京在俄羅斯政壇的脫穎而出,除了他具有年富力強、膽大心細等俄羅斯人所喜歡的個人品質外,與他在解決車臣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旗幟鮮明、行動果斷、堅決與恐怖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勢力作鬥爭的膽略,,特別是通過幾個月的軍事行動使俄羅斯解放了分裂主義分子盤踞長達9年之久的車臣絕大部分地區,殲滅非法武裝1.3萬餘人等深得民心的舉措和政績直接相關。
車臣問題多年來一直是困擾俄羅斯人的一個頭疼問題。位於北高加索地區的俄聯邦車臣共和國,民族矛盾尖銳,內部形勢複雜。1991年11月,以退役軍人杜達耶夫為首的反對派發動政變,推翻了當時叫作車臣一印古什共和國的合法政權。杜達耶夫登上總統寶座後即宣布車臣脫離俄羅斯聯邦而成為獨立的共和國。對此,當時的俄羅斯中央政府立即宣布杜達耶夫政權非法,並在該地區實行緊急狀態。由於這項決議遭到車臣的堅決抵製,俄羅斯議會被迫取消了葉利欽總統的緊急狀態令,同時從車臣地區撤出了俄羅斯軍隊。次年俄議會又通過決議,承認車臣為獨立的自治共和國,但不脫離俄羅斯聯邦。這雖使當時一觸即發的戰火得以避免,但車臣與俄中央政府的關係也從此處於僵持狀態。1992年俄羅斯簽署俄聯邦條約,車臣卻拒絕簽約;1993年俄羅斯舉行議會選舉,車臣又拒不參加;1994年俄各聯邦共和國簽署社會和睦條約,車臣也未予理睬。與此同時,車臣內部又發生了兩派的武裝衝突。俄羅斯當局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於1994年12月11日出兵車臣。然而,車臣反政府武裝一直拒絕放下武器,致使內戰爆發並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俄軍也損兵折將。據有關資料披露,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有3000名將士陣亡、1.78萬人受傷,難民近百萬。1996年8月,俄聯邦當局同車臣反政府武裝幾經談判,終於達成了停戰協議。但停戰2個月後,車臣反政府武裝領導人又不顧莫斯科的建議,單方麵組成了“車臣聯合政府”,反政府武裝參謀長馬斯哈多夫擔任“聯合政府總理”。在“聯合政府”的要求下,俄當局被迫於當年底從車臣撤走最後一支聯邦作戰部隊。1997年1月,俄聯邦車臣共和國舉行了選舉,前“車臣聯合政府總理”馬斯哈多夫當選總統。俄原指望這次選舉成為車臣停戰後該地區和平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並打算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給予車臣共和國以高度自由的特殊地位,隻要車臣不宣布脫離俄聯邦而獨立。可事與願違,車臣分裂主義分子並沒有停止其陰謀和恐怖活動。到了1999年秋天,在俄羅斯達吉斯坦共和國境內爆發了一次大的武裝衝突。一夥車臣恐怖分子突然滲入達吉斯坦境內襲擊民警、扣押人質、占領村莊,並往這裏不斷增兵。隨後,車臣恐怖分子又在包括莫斯科在內的俄羅斯境內許多地區,製造了一起又一起嚴重的爆炸事件,造成了當地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引起了俄羅斯及全世界的巨大震動。麵對這一極其嚴重事態,俄羅斯政府和軍隊當機立斷,采取強硬措施向恐怖主義正式宣戰。與1994年至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有所不同的是,這次俄羅斯軍隊奉命對車臣恐怖分子進行堅決徹底的圍剿,采取了重兵出擊、遠程突出,周密計劃、精確打擊,秘密滲透、特種奇襲,爭取群眾、孤立敵人等戰略戰術,確保了俄軍重大軍事行動的節節勝利。據透露,從去年8月至今年3月初進行的車臣戰爭中,俄軍共擊斃車臣匪徒1萬餘人,但是俄軍也有1600多名官兵陣亡、4600多名官兵受傷。目前,俄軍雖已解放了車臣99%的地區,但車臣殘匪困獸猶鬥,在戰爭最後階段給俄軍製造了不少麻煩。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曆經的種種變局:9年多來,俄羅斯政壇可以說是硝煙滾滾、動蕩難寧;俄羅斯經濟也一蹶不振、危機四起,始終未能步入正常的發展軌道;俄羅斯社會貧困人口增多、貧富懸殊加大,不穩定因素一度成為嚴重困擾人們的陰影;俄羅斯國際地位也相對下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國際事務中千方百計擠壓俄羅斯,損害俄羅斯國家和人民的尊嚴,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盼穩定、圖發展、求富強,早已成為全體俄羅斯人民共同追求的首要目標。而普京自任代總統以來的所作所為,使廣大俄羅斯人民看到了國家和民族複興的希望。普京執政後下大力氣恢複俄羅斯經濟的發展,今年頭幾個月俄羅斯經濟已出現明顯的增長;普京曾答應給退休人員增加工資,他果然說到做到,並一連幾次增加了退休人員的工資;他還發揮自己長期在俄強力部門工作所特有的優勢,狠抓穩定和秩序都卓有成效。普京不僅在處理國內事務方麵顯得幹淨利落、務實有力,其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處理也初步顯露出我行我素與敢作敢為的風格和膽略。麵對北約東擴和西方大國在車臣問題上對俄羅斯的施壓,普京就表現出了自己堅決不妥協的強硬立場,甚至還出入意料地作出俄在一定條件下將加入北約的鬥智鬥勇決策,滿足了俄羅斯人在國際上不甘受人欺辱,渴望重做大國和強國公民的強烈心願。
當然,普京這次能夠在首輪總統選舉中就順利當選,也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促成。比如說,俄共在大選之前出現分裂,原俄共領導人之一的圖列耶夫也參選,致使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的選票分流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要知道,盡管俄共已今非昔比,但目前在俄羅斯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讚成俄共主張的。這次參加俄總統競選的久加諾夫得的選票也達到了30%左右,成為普京強勁的競爭對手。普京將於5月上旬正式宣誓就任俄第三任總統。國際社會對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是極為關注的。應當說,俄羅斯目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發展所麵臨的任務並不輕鬆。我們希望俄羅斯人民在其新的領導人的率領下,能夠走出困境、走向發展。
五、印巴關係出現緊張對峙
全球一度還算相對平靜的南亞地區,近年來也不時硝煙驟起、劍拔弩張。1998年5月間爆發的南亞核危機至今令人深感不安與憂慮。當時,一反和平麵孔出現的印度冒天下之大不韙,急不可耐要謀求自己的“核大國”地位,竟然在48小時裏連續5次進行核試驗,並公然對鄰國巴基斯坦進行威脅。巴基斯坦作為對抗行動,於3天之內也進行了6次核試驗。這樣,一場由印度挑動的南亞核軍備競賽驟然而起,加劇了印巴兩國以至整個南亞地區的緊張局勢。2個月後,印度和巴基斯坦軍隊終於在克什米爾印巴停火線兩側持續交火,雙方使用了重型武器,傷亡上百人。到1999年2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經曆了長期不信任與敵意、特別是半年前由於核試驗而引起的緊張對峙之後,兩國總理一度實現了曆史性的邊界握手和正式會晤,並共同簽署了《拉舍爾宣言》、《聯合聲明》和《建立相互信任備忘錄》等三個重要文件,雙方表示將繼續努力,解決兩國間存在的所有懸而未決問題,同意在互不幹涉對方內政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全麵對話進程。可惜好景不長,上述聲明墨跡未幹,3個月後印巴克什米爾衝突再度升級。這場曆時近兩個月、發生在克什米爾卡吉爾地區的印巴兩國戰爭交火,動用了飛機加導彈等大量先進武器,交戰雙方甚至都揚言要動用核武器,雙方死亡人數上千人,輿論稱之為“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直到今年2月底,印巴兩國在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的衝突依然接連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