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處處都潛伏著安全危機。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涉及億萬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實施。保障學生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職責,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責任重於泰山。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個讓中華民族不能忘卻的時刻,四川汶川地震瞬間改變了數以萬計人的命運。

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時候,正是莘莘學子苦讀的時候,看著電視直播中,孩子在廢墟中的痛苦表情,看著學校廢墟外那些死裏逃生的家長們焦急等待的眼神,每當救援官兵們救出一個孩子或者抬出—具屍體,引來一陣或者激動或者悲慟的哭泣,所有人都為之動容。在掩麵流涕的同時,我們應反思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災害真的發生到了我們身邊,我們是否做好了逃生的準備?孩子們逃生的知識又有多少?

對於無助的孩子,劫難何止是地震。那呼嘯而來的大汽車下也曾濺有孩子的鮮血;高壓電線下也有過燒焦了的孩子的斷臂;鞭炮爆竹也曾炸毀過孩子的雙眸;狡猾的騙子也曾綁架過天真的學生……這種種劫難無時不在威脅著我們的孩子。麵對如此突來的災難,我們的學校究竟告訴了孩子多少?

可以說,在實際的學校工作中,安全教育往往處在一個很尷尬的位置,一方麵是口頭上高喊著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一方麵有些學校的安全教育課卻形同虛設,被語數外等基礎課程擠出了課堂。往往隻要經曆了慘痛的血的教訓,安全教育才會重新走進課堂。都說安全教育要從小抓起,可我們教師到底又有多少人心中時刻樹立著安全意識呢?

不說別的,如果我們統計一下誰的家中時刻備著一個裝有食品、飲用水、手電、藥品、簡單工具的急救箱以備急用呢?我們住賓館的時候都是插卡通電,而—旦沒有了卡或者遇上停電事故,那房間裏肯定是—片下漆黑。而在日本的賓館,房間裏會隨時準備著一個裝有電池的手電,以備急用。一個細節,就表明了安全意識的差距。所以,我們的安全教育真的到了警醒的時候了。

在現實生活中,天災和意外傷害往往難以避免,但是如果我們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並加強對學生的防災避險教育,當災害來臨時,是可以把損失降到最小程度的。在追求教育質量的同時,加強學校安全工作特別是對學生的防災避險教育,既關係家庭的幸福,也關係社會的穩定。

如何提高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如何增強中小學師生的安全知識和自我防範能力,其實是學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樣防範於未然,這就需要我們堅持教育為先、預防為主、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要建立學校安全意外事故處置預案。這樣即使在事故真的來臨的時候,就可以按照預案進行緊急處理,使處理工作規範化,使事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班級是安全教育的落腳點,作為班主任應從小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形成自救自護能力。學生安全教育應至少包括交通安全教育(包括行路、騎車、乘車、乘船等)、日常生活安全教育(包括防觸電、防煤氣中毒、防火、家務勞動安全、飲食衛生安全等)、活動安全教育(包括運動環境和器械的安全、體育課的安全、遊泳、滑冰、野外活動、遊戲、放鞭炮、人流擁擠的公共場所安全等)、自然災害中的自我保護教育(包括水火災、暴風雨、雷電襲擊、地震等)、社會治安教育(包括盜賊、騙子、搶劫、挾持、綁架、黃毒等)、意外事故處理教育(包括教育學生發現安全隱患,及時報告老師,掌握安全應急常識,牢記應急電話)等等。

二、開展班級安全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

學生的安全教育既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又關係到中國未來的發展。班主任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把學校公共安全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使廣大學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並具備自救自護的素養和能力。

(一)強化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

樹立安全防範意識必須從零開始。總結我們身邊發生的許多安全事故可以看出,事故發生往往是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的巧合。這就要求我們時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小題大做,在思想深處築牢安全防線,做好一切可能的防範準備。安全工作重在防範,學校管理者和全體教職工都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意識。中小學幼兒園的安全教育應從幼兒園開始,加強對他們珍愛生命的教育,讓他們從小強化安全意識、知曉安全知識、培養自護能力。工作在學生和幼兒身邊的任課教師和班主任,應該利用每一個機會,及時培養學生和幼兒的安全意識。讓他們將安全意識牢記心中。

(二)加強安全管理工作。

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教育必須堅持有長遠的規劃,無論是上級領導還是班主任,都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學的預見性,從機製、製度上消除安全隱患,從而構築起校園安全的堅固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