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騙取信任,尋機作案:詐騙分子常利用一切機會與大學生拉關係、套近乎,或表現出相見恨晚而故作熱情,或表現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稱,騙取信任後常尋機作案。詐騙分子何某在火車上遇到某校回家度假的學生楊某,交談中摸清了該生家庭和同學的一些情況。何某得知楊某同班好友李某假期留校後,便返身到該校去找李某,騙得李某的信任後受到了熱情款待。第二天,8個學生寢室遂被洗劫一空,而何某卻不辭而別了。
(三)詐騙的危機預防指導
(1)提高防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社會環境幹變萬化,青少年學生必須盡快適應環境,學會自我保護。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法製和安全防範教育活動,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範知識對於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貪圖便宜、不謀取私利;在提倡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同時,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輕信花言巧語;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況隨便告訴陌生人,以免上當受騙;不能用不正當的手段謀求擇業和出國;發現可疑人員要及時報告,上當受騙後更要及時報案、大膽揭發,使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法律製裁。
(2)交友要謹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交友最基本的原則有兩條:一是擇其善者而從之,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在誌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礎之上,是真誠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簡單的利益關係,要學會了解、理解和諒解;二是嚴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級下流之輩,戒交揮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賭之徒,戒交遊手好閑之人。與人交往要區別對待,保持應有的理智。對於熟人或朋友介紹的人,要學會聽其言,察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對於初相識的朋友,不要輕易掏心窩子,更不能言聽計從、受其擺布利用。對於那些來如風雨,去如微塵的上門客,態度要熱情、處置要小心,盡量不為他們提供單獨行動的時間和空間,以避免給犯罪分子創造作案條件。
(3)同學之間要相互溝通、相互幫助:在學校裏,無論哪個年級,班集體總是校園中一個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在這個集體中,大家向往著同一個學習目標,生活和學習是統一的同步的,同學問、師生間的友誼比什麼都珍貴,因此相互間應該加強溝通、互相幫助。有些同學習慣於把個人之間的交往看做是個人隱私,但必須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絕對保密。有些交往關係,在自己認為適合的範圍內適當透露或公開,更適合安全需要,特別是在自己覺得可能會吃虧上當時,與同學有所溝通或許就會得到一些幫助並避免受害。
(4)服從校園管理,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為了加強校園管理,學校製訂了一係列管理製度和規定。製度是用來約束人們行為的,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給同學們帶來一些不便;但是製度卻是必不可缺的,況且,絕大多數校園管理製度都是為控製閑雜人員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園作案,以維護學生正當權益和校園秩序而製定的。因此,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執行有關規定,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積極支持有關部門履行管理職能,並努力發揮出自己的應有作用。
(5)發生被騙要積極應對:盡量不露出懷疑對方的破綻,穩住對方,拖延時間。周圍有同學的話,可以請他們協助扭送學校保衛處或當地派出所,同時配合公安機關、保衛部門調查情況。如是在校外,可立即撥打110報警。
九、滋擾的防範與應急自救指導
(一)滋擾的危機預防指導
滋擾,從廣義的角度講,是指外部人員無視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而尋釁滋事、結夥鬥毆、擾亂社會秩序等行為。從狹義的角度講,滋擾主要是指對校園秩序的破壞擾亂,對學生無端挑釁、侵犯乃至傷害的行為。滋擾是一個涉及學生、家庭、社會等諸多方麵的複雜因素交錯的社會問題,學生必須提高警惕,盡力預防和製止外部滋擾,以保證學校教學、科研和生活正常有序地進行。
1.學生受外部滋擾的常見形式
(1)校內外的不法青少年通過多種途徑與少數學生進行交往,如發生矛盾或糾葛,便有目的地入校尋釁滋事、伺機報複等。
(2)有的社會不法青年,在遊泳、沐浴、購物、看電影、參加舞會、觀看比賽、甚至走路等偶然場合,與學生矛盾,有時進而釀成衝突。
(3)有的不法青年,專門尾隨女同學或有目的地到學生宿舍、教室等處汙辱、搔擾、調戲女生,甚至對女同學動手動腳,致使女學生受到種種傷害。
(4)青少年犯罪團夥邀約到校園內鬥毆滋事,從而使圍觀或路過的學生無端遭殃。
(5)外來人員或某些法紀觀念淡薄的教職工子女與學生爭搶活動場地、喧賓奪主,從而引發矛盾和衝突。
(6)一些遊手好閑的青少年,把學校變為玩樂場所,在校園內遊逛,或故意怪叫漫罵、吵吵嚷嚷,或有意擾亂秩序,以攪得雞犬不寧為樂,顯得旁若無人、不可一世,似乎老子天下第一。
(7)有的不法青年,喜歡在師生休息的時候不停地拔打電話,或者無聊地談天說地,或者口吐汙言穢語,以攪得人不能入睡為樂,這就是電話滋擾。
(8)少數無賴之徒,千方百計地打聽異性學生的姓名,然後不停地給其寫信,不是低級庸俗的談情說愛和造遙中傷,就是莫明其妙的恐嚇和威脅,甚至敲詐勒索,從而造成被害人在精神上非常痛苦,這即是信件滋擾。
滋事者大多是一些有劣跡、行為不軌的青少年。這些人行動的目的和動機往往比較短淺,隻顧滿足眼前欲望而不顧後果,容易受偶然的動機和本能所支配,他們自製力差,微不足道的精神刺激即可使之陷入暴怒和衝動之中。有些則結成團夥,蠻橫無理、為所欲為、稱霸一方。入校滋擾者,有的事先有明確的目的,有的並無確定目標。無論是哪種形式,受滋擾的對象往往都是學生。一些地處城郊結合部或周圍居民點密集的學校,受滋擾的程度可能會更厲害一些。
2.學生應當怎樣對待外部滋擾
尋釁滋事是典型的流氓活動。在校園內故意起哄、強要強奪、無理取鬧、追逐女學生或女教師等流氓行為,不僅直接危害師生員工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而且還會破壞整個校園的正常軼序。對此,除學校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的公安機關等組織力量防範和打擊外,師生遇有流氓滋事,都有義務進行抵製和製止。隻要有人挺身而出,發動周圍的師生共同製止,流氓即使人多勢眾也不能不有所收斂。一般情況下,在校園內遇有流氓滋事,一方麵要敢於出麵製止或將流氓分子扭送有關部門,或及時向學校保衛部門報案,或打110電話報警,以便及時抓獲犯罪嫌疑人,予以懲辦;另一方麵,要加強自身的修養,冷靜處置,不因小事而招惹是非,積極慎重地同外部滋擾這一醜惡現象作鬥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具體地說,師生在遇到流氓滋事時,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提高警惕,做好準備,正確看待,慎重處置:麵對違法青少年挑起的流氓滋擾,千萬不要驚慌而要正確對待。要問清緣由、弄清是非,既不畏慎退縮、避而遠之,也不隨便動手,一味蠻幹,而應曉之以理,以禮待人,妥善處置。
(2)充分依靠組織和集體的力量,積極幹預和製止違法犯罪行為:如發現流氓滋擾事件,要及時向學校有關部門報告,一旦出現公開侮辱,毆打自己的同事同學等類惡性事件,要敢於見義勇為,挺身而出,積極地加以揭露和製止。要注意團結和發動周圍的群眾,以對滋事者形成壓力,迫使其終止違法犯罪行為,那些成群結夥,凶狠殘忍的滋事者,總想趁亂一哄而上,為非作歹,隻有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有效地製止其違法行為,對滋事者形成群起而攻之的局麵,幾個滋事者是不足為懼的,是完全能夠被製服的。
(3)注意策略,講究效果,避免糾纏,防止事態擴大:在許多場合,滋事者顯得愚昧而盲目、固執而無賴,有時僅有挑逗性的言語和動作,叫人可氣可惱而又抓不到有效證據。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冷靜,注意講究策略和方法,一方麵及時報告並協助有關部門進行處理;另一方麵采取正麵對其勸告的方法,注意避免糾纏,目的就是避免事態擴大和免得把自己與無賴之徒置於等同地位。
(4)自覺運用法律武器保護他人和保護自己:麵對流氓滋擾事件,既要堅持以說理為主,不要輕易動手,同時又要注意留心觀察、掌握證據。比如,有哪些人在場,誰先動手,持何凶器,滋事者有哪些重要特征,案件大致的經過是怎樣的,現場狀況如何,滋事者使用何種器械、有何證件,毀壞的衣物和設施是什麼,地麵留有什麼痕跡,等等。這些證據,對查處流氓滋事者是很有幫助的。
師生除積極防範和製止發生在校園內的滋擾事件外,更應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嚴格要求自己,決不能染上流氓惡習而使自己站到滋事者的行列中去。
(二)步行途中防襲擊
犯罪分子實施此類犯罪一般有兩種手段,一種是尾隨伺機下手,另一種則是在某個地點守候,一旦目標出現就突然襲擊。對於第一種犯罪手段,一般說來比較好對付,當發現有形跡可疑的人一直尾隨著你的話,你可以走到人比較多的地方,然後停下來對尾隨者大喝一聲:你想幹什麼?尾隨者因做賊心虛,一般會撒腿逃跑,否則也會引起周圍的成年人的警覺和幹預。對於第二種犯罪手段,如果一旦遭遇歹徒襲擊,首先應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要善於觀察,如發現周圍有磚頭之類的東西,你可以撿起作為自衛工具,與之搏鬥;如你覺得自己年幼力薄,。那麼應盡量記住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口音等,以便事後為公安機關的偵破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