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詳細掌握實驗室內藥品的化學特性,嚴禁將化學性質相抵觸的藥品混裝、混放,實驗剩餘的藥品必須按規定處理,嚴禁帶走或倒入下水道。

(10)每一名學生都應時時保持警惕,強化預防火災的意識,如發生火火,應立即撲救,防止火災蔓延、擴大,同時要立即報警。

3.公共場所防火

學生經常進出的公共場所,如教室、餐廳、歌廳、舞廳、電影院、網吧、圖書館、健身房等處,人員往來頻繁,人員密度大。大家防火意識普遍不強,管理也較鬆散。室內裝修使用可燃物質、有毒材料多,用電量高,高熱量照明設備多,空間大,吸煙者多,亂扔煙頭、火種現象嚴重等諸多因素,都是嚴重的火災隱患,這些地方屢屢發生重大火災,極易造成人員傷亡特別是成群死傷的重大事故。

例如,某學校一年級一男生,晚飯後同朋友一起去校舞廳娛樂,休息時用一張點燃的報紙相互點煙,未熄滅的報紙隨手被塞入沙發下,時間不長即引燃沙發,隨即火勢蔓延,煙霧彌漫,造成整個舞廳燒毀、多名學生受傷的重大事故。

應特別指出的是,目前學校內對學生開放的機房已成為校園的重點防火部位,有關教訓應引起同學們的高度重視。

4.在公共場所停留時,應掌握如下防火知識和方法:

(1)清醒認識公共場所的火災危險性,時刻提防。

(2)嚴格遵守公共場所的防火規定,摒棄一切不利於防火的行為。

(3)進入公共場所,首先要了解所處場所的基本情況,熟悉防火通道。

(4)善於及時發現初起火災,做出準確判斷,能及時撲救的要及時撲救,已經蔓延時要立即疏散逃生。

(5)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及時幫助遭受傷害的人員迅速撤離、

脫險。

火險無時不有、無地不在。隻要每一名青少年朋友都能以高度的消防責任感、科學的消防態度搞好火災的預防,許多火災都可避免。公安部消防署借鑒世界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的消防宣傳成功經驗,專門編發了《消防安全20條》,現提供給大家參考。

(1)父母師長要教育兒童養成不玩火的好習慣。任何單位不得組織未成年人撲救火災。

(2)切莫亂扔煙頭和火種。

(3)室內裝飾裝修不可采用可燃材料。

(4)消火栓關係公共安全,切勿損壞、圈占或埋壓。

(5)愛護消防器材,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6)切勿攜帶易燃易爆危險品進入公共場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進入公共場所要注意觀察消防標誌,記住疏散方向。

(8)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疏散通道暢通。

(9)任何人發現危及公共消防安全的行為,都可向公安消防部門或值勤公安人員舉報。

(10)生活用火要特別小心,火源附近不要放置可燃物品。

(11)發現煤氣泄漏,迅速關閉閥門,打開門窗,切勿觸動電器開關和使用明火。

(12)電器線路破舊、老化要及時修理、更換。

(13)電路保險絲(片)熔斷,切勿用銅線、鐵絲代替。

(14)不能超負荷用電。

(15)發現火災速打報警電話119,消防隊救火不收費。

(16)了解火場情況的人,應及時將火場內被困人員及易燃易爆危險品情況告訴消防人員。

(17)火災襲來時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貪戀財物。

(18)必須穿過濃煙逃生時,應盡量用浸濕的衣物披裹在身體,捂住口鼻,貼近地麵。

(19)身上著火,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衣物覆蓋壓滅火苗。。

(20)大火封門無法逃生時,可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門縫,潑水降溫,呼救待援。

五、火災的撲救、自救與逃生指導

(一)燃燒的三要素

(1)可燃物:凡是能與空氣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劑起劇烈化學反應的物質,一般都叫可燃物。如:固體、固體粉塵、可燃液體、氣體等。

(2)助燃物:凡是能與可燃物發生反應並引起燃燒的物質,稱為助燃物。如空氣、氧、氯、溴、高錳酸鉀、過氧化鈉等都是助燃物。

(3)熱能源:凡是能夠引起可燃物質燃燒的熱源,叫熱能源,也叫著火源。如明火、赤熱體、火星、電火星、電火花等。

(二)滅火的基本方法

(1)隔離法:將著火的地方和物體與其周圍的可燃物隔離或移開,燃燒就會因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實際運用時,如將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走;把著火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方;關閉電源、可燃氣體、液體管道閥門,中止和減少可燃物質進入燃燒區域;拆除與燃燒著火物比鄰的易燃建築物等。

(2)窒息法:阻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或用不燃燒的物質衝淡空氣,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實際運用時,如用濕棉毯、濕麻袋、濕棉被、濕毛巾被、黃沙、泡沫等不燃或難燃燒物質覆蓋在燃燒物上等。

(3)冷卻法:將滅火劑直接噴射到燃燒物上,以降低燃燒物的溫度。當燃燒物的溫度降低到該物的燃點以下時,燃燒就停止了。或者將滅火劑噴灑在貨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溫度降低,防止輻射熱影響而起火。冷卻法是滅火的主要方法,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來冷卻降溫。

(4)抑製法:這種方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學滅火劑(如1211)噴向火焰,讓滅火劑參與到燃燒反應中去,使遊離基鏈鎖(俗稱燃燒鏈)反應中斷,達到滅火的目的。

(三)滅火器的正確使用

滅火器是撲滅初起火災的有效器具,常用的滅火器主要有幹粉滅火器和二氧化碳滅火器。正確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就能準確、快速地處置初起火災。

1.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先拔出保險銷,再壓合壓把,將噴嘴對準火焰根部噴射。

(2)注意事項:使用時要盡量防止皮膚因直接接觸噴筒和噴射膠管而造成凍傷。撲救電器火災時,如果電壓超過600V,切記要先切斷電源後再滅火。

(3)應用範圍:適用於A、B、C類火災,不適用於金屬火災。撲救棉麻、紡織品時,應注意防止複燃。由於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後不留痕跡,因此適宜撲救家用電器火災。

2、幹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與二氧化碳滅火器基本相同。但應注意的是,幹粉滅火器在使用之前要顛倒幾次,使筒內幹粉鬆動。使用ABC幹粉滅火器撲救火災時,應將噴嘴對準燃燒最猛烈處噴射,盡量使幹粉均勻地噴灑在燃燒物表麵,直至把火撲滅。因幹粉冷卻作用甚微,滅火後一定要防止複燃。

(2)應用範圍:ABC幹粉滅火器適用於各類初起火災,Bc幹粉滅火器不適用於固體可燃物火災,它們都不能用於撲救輕金屬火災。手提式ABC幹粉滅火器使用方便、價格便宜、有效期長,為一般單位和家庭所選用,它既可以撲救燃氣灶及液化氣鋼瓶角閥等處初起火災,也能撲救油鍋起火和廢紙簍等固體可燃物質的火災。

(四)怎樣報打119火警

如果發現火災發生,最重要的是報警,這樣才能及時撲救,控製火勢,減輕火災造成損失。

(1)火警電話的號碼是119。這個號碼應當牢記,在全國任何地區,向公安消防部門報告火警的電話號碼都是一樣的。

(2)發現火災,可以打電話直接報警。家中沒有電話的,要盡快使用鄰居、電話亭或者附近單位的電話報警。

(3)報火警時,要向消防部門講清著火的單位或地點,講清所處的區(縣)、街道、胡同、門牌號碼或鄉村地址,還要講清是什麼物品著火,火勢怎樣。

(4)報警以後,最好安排人員到附近的路口等候消防車,指引通往火場的道路。

(5)不能隨意撥打火警電話,假報火警是擾亂社會公共秩序的違法行為。

(6)在沒有電話的情況下,應大聲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鄰居、行人注意,協助滅火或報警。

(五)初起火災的撲滅

火災初起時,一般火勢都不會很大,如果掌握了正確的滅火方法,就能及時撲滅,不讓小火釀成大禍。

(1)發生火災後要大聲呼喊並迅速撥打119火警電話,並派人去路口迎候消防車。

(2)在消防車到達現場前,應設法撲救。不要盲目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造成火勢擴大蔓延。

(3)撲滅火苗可就地取材,如用滅火器滅火或使用砂土、毛毯、棉被等簡便物品覆蓋火焰滅火。

(4)及時組織人員用臉盆、水桶等傳水滅火,或利用樓層內的牆式消火栓出水滅火。

(5)可移動物品著火,可視情將著火物品搬到室外滅火。

(6)油鍋起火,不能用水澆油鍋中的火,應馬上熄掉爐火,迅速用鍋蓋覆蓋滅火。

(7)燃氣灶具著火,要高潮關閉閥門或用衣物、棉被等浸水後捂蓋滅火,並迅速關閉總閥門。

(8)著火處附近的可燃物要及時搬移到安全的地方。

(六)火場中的自救與逃生

一旦身受火災威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要冷靜地確定自己所處位置,根據周圍的煙、火光、溫度等分析判斷火勢,不要盲目采取行動。學會逃生的自我保護的基本方法是保證自我逃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火場中需要根據火情,迅速采取求救、自救、隔火、防毒、逃生、疏散、護身等措施。

1.求救自救

(1)發生火災時,重要的是要發出求救信號,在撥打119的同時,可在窗口、陽台或屋頂處向外大聲呼叫、敲擊金屬物品或投擲軟物品,白天應揮動鮮豔布條發出求救信號,晚上可揮動手電筒或白布條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