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信息與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變革和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可避免的危機。如何保證學生既有效地利用高科技信息工具,又能避免其負麵影響,這是學生計算機網絡安全教育要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成癮的概念
從行為心理學來看,網絡成癮是指持續性強迫從事網絡活動,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停止網絡活動後,這些人會出現情緒低落、脾氣暴躁、思維遲緩、自我評價降低,焦慮、顫抖、沮喪、絕望等退縮症狀,甚至會出現毀物、自殘、自殺等衝動行為。
網絡成癮的常見表現有:一上網就廢寢忘食;半夜上廁所還會查E—mail;常常擔心電子郵件而睡不著覺;主要對聊天室和遊戲感興趣,對獲取信息反而不感興趣;常常在下載軟件時才會去上廁所等症狀。
而精神病學家戈德堡把網絡成癮症定義為互聯網癡迷症,其診斷標準是:①不上網時,還一直想著上網;②愈來愈需要以上網來滿足自己;③無法控製上網的時間;④減少或停止上網,就會覺得不安或易怒;⑤將上網視為逃避問題或疏解負麵情緒的方式;⑥對家人或朋友隱瞞對網絡的涉入程度;⑦因為上網而危及人際關係、工作、學業等;⑧即使花費巨額上網費用,還堅持上網;⑨下了網後會有退縮症狀;⑩停留在網絡的時間經常比預定的長:⑩衝動控製障礙。
二、網絡成癮對青少年學生的危害
網絡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帶來各種便利,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麵影響,特別是給涉世未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形成的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帶來了較大的負麵影響,給教育事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1.沉迷網絡對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產生許多不良影響
網上的信息可謂豐富多彩,浩如煙海,大量的網上信息為人們的學習、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也開拓了人們的眼界,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是這些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分。許多青少年學生上網時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接觸到一些反動、迷信、凶殺、色情、淫穢、暴力、賭博等不良信息,這些信息對青少年學生的三觀的形成無疑會產生諸多不良影響。首先,目前互聯網上英文信息占絕大部分,發達國家通過網絡向受眾連續不斷地傳遞文化信息,將其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強加於人,不可抗拒地影響網民的感受和價值判斷,久而久之會使我們的青少年學生對他們的文化理念產生親近感、信任感,最後認同、依賴,並對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產生動搖。其次,在各種信息、觀點自由表達的網絡上,西方的價值觀念、腐朽生活方式會乘信息大潮洶湧而來,西方的價值觀念,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和實惠主義的廣泛傳播勢必會腐蝕我們的社會主義公共價值觀,造成價值觀念的迷失和蛻變。追求金錢與享樂的生活方式的思想也充斥網絡空間。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追求奢侈的生活風氣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已成為影響青少年思想的重要問題。再次,西方敵對勢力和國內敵對分子還常常利用網絡推行他們的和平演變,政策及其他反動言論。一些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信息資源的壟斷優勢,大肆向社會主義國家宣揚、兜售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網絡自由的口號中,各種立場的新聞報道、政治言論都在網上出現,其中不乏詆毀和歪曲我們社會主義製度的反動宣傳。一些發達國家除在網上借民主問題、人權問題等攻擊我國的政治體製,還竭力標榜其政治製度的合理與完善,意欲通過政治觀念的滲透,實現其和平演變的目的。此外,象李洪誌之流也竭力利用網絡優勢大肆宣揚法輪功,以達到其反人類、反社會的目的。據不完全統計,李洪誌及其信徒在網上就製作了4000多張宣揚其歪理邪說的網頁。
網絡的這種跨文化特征,對青少年學生三觀的形成無疑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正如鄧小平同誌所說:有的現象可能短期內還看不出多大壞處。但是如果我們不及時注意和采取堅定的措施加以製止,而任其自由泛濫,就會影響更多的人走上邪路,後果就可能非常嚴重。從長遠看,這個問題關係到我們的事業將由什麼樣的一代人來接班,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
2.沉迷網絡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學習
學生沉迷於網絡首當其衝的就是學業的荒廢,他們癡迷於網吧、聊天室不能自拔,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玩昏了頭而顧不上上課和做作業,有的備足了方便麵足不出戶,網線越拉越長,考試成績卻越來越差;通宵熬夜,白天上學就打瞌睡,整天都沒精打采。甚至於出現厭學、逃學,最後因成績不合格而退學、試讀或留級的學生中,由於網絡成癮而荒廢學業的占70%以上。
3.沉迷網絡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
網絡的虛擬性、娛樂性往往使一些網蟲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網上豐富的遊戲更使部分中小學生迷戀往返,失去自控,導致類似於進電子遊戲廳的現象發生。網絡用於思想交流,可以使人們更好地互相溝通,隻要你進入網絡,就有機會與陌生人相識並和誌趣相投的人交流。在網絡空間裏,一切都比現實世界自由,容易使人放鬆自己,不再關心現實世界。網絡的這種虛擬性容易使自控能力較差的青少年逃避現實,整天沉迷於網絡的各種虛擬現實中,患上網絡孤獨症,導致人際交往障礙、緘默、孤僻、冷漠、緊張、不合群、暴力、謊言、缺乏責任感和欺詐等心理問題。他們往往不把自己的真情實意告訴家長、老師、同學,而是通過網上聊天,發送電子郵件等把自己的隱密之心向網友袒露。整天依賴網絡,成為一個戀網癖。另外,對部分學生來說,由於對性的神密感又導致他們常常光顧色情網站,以此來滿足窺淫之隱,影響青少年學生的性心理健康。
沉迷網絡是全球性的社會問題。目前全球2億多網民中,約有114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網絡心理障礙,約占網民人數的6%左右。網絡沉迷在美國已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在日本網絡成癮患者也在快速增加。德國目前至少有1000萬網民,其中有30萬人患有網絡沉迷症。
國際互聯網正在製造一個充滿自閉者的世界。人們在網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而在現實世界中與人交流的時間則越來越少。每周上網一小時,就會有40%的人孤獨程度增加20%。在上網的青少年學生中,有20%的人有情緒低落和孤獨感,12%的人與家人疏遠。
4.沉迷網絡往往引發治安甚至犯罪問題
首先,網吧每小時數元不等的上網費對學生來講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少數學生常常因沉迷於網吧,導致每月有限的生活費出現透支,而一旦這種透支達到一定的數目,就很可能引發詐、騙、偷、搶等現象。
其次,大多數網吧都是晝夜營業,部分學生沉迷其中,常常玩至深夜,一些網吧業主為了招徠顧客,還準備了毛毯、大衣等供網民過夜。個別學生進網吧後常常徹夜不歸,給學校管理、家庭教育帶來了嚴重影響。
再次,網絡運行具有隱蔽性,網上豐富的信息當中難免夾雜著一些欺詐性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往往又很誘人,對不諳世事的青少年學生來說若不加注意就很可能受騙上當,致使經濟受損失、人身受傷害。同時,網絡運行的這一特性又往往為一些心術不正的青少年利用網絡行騙、泄憤、竊取加密信息、惡意破壞他人網站提供了便利。網絡運行極富挑戰性,部分青少年出於好奇心、對他人的不滿或對社會的仇視等複雜心理,利用網絡發布欺詐性信息,故意發布、傳播帶有病毒的信息,惡意竊取他人加密信息、攻擊破壞他人網站,故意在網上發布他人的隱私,發布對他人、對社會不滿的言論,給網絡的正常運行帶來了極大的隱患,給社會的穩定、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近年來網絡謠言四起,黑客屢屢得手,各種病毒屢屢施威,其造成的危害往往是信息發布者或黑客本人都意想不到的。
三、沉迷網絡的原因
(1)快樂的網絡遊戲毒品般的麻醉劑:現在網絡遊戲設計都是根據青少年好奇冒險的心理特點設計,場麵驚險刺激,遊戲一關接著一關,引著你要玩下去,欲罷不能,久而久之成癮。傳奇遊戲就像毒品,人們開始吸食都認為自己有自控力,但結果都沒有,不知不覺就上癮了,等發現上癮時,已經晚了。
(2)色情網站的誘惑:由於青少年正處於性發育階段,對於性充滿了好奇,所以色情網站正好可以滿足這些青少年的好奇心,使他們能體驗到一些低級的感官刺激。
(3)網上聊天的誘惑:由於網上聊天,可以將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扮演各種角色,講話可以不負責,這種樂趣是現實生活中所無法體驗的。
(4)成人意識的要求:少年進入青春期之後,成人意識強烈,在網絡世界裏,他們
可以通過解決許多問題,使自己的這種意識得到充分的滿足。
(5)虛擬的人際交往結識朋友尋求安慰:如今的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中缺少朋友,很少有傾訴的對象。尤其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更沒有人聽他表達感受,隻能聽到責罵聲。事實是,越是在現實環境中缺少朋友的人,就越是傾向於從網絡中尋找友情、尋找知音、尋找交流的朋友。
(6)暫時輕鬆的治療價值忘卻壓力逃避現實:當代青少年學習和升學壓力非常大,網吧是個自由的場所,在裏麵可以沉浸於遊戲或聊天中,忘卻考試、忘卻競爭、忘卻學習和生活帶來的壓力。
(7)青少年日常生活枯燥和苦悶:當代青少年為了獲得滿意的前途必將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學習上,日常娛樂少得可憐,所以不少青少年就將網絡作為娛樂的工具,以至於一發不可收拾,沉迷於網絡。
(8)叛逆心理所致:由於目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缺乏對青少年的心理關懷和心理健康教育,命令式的教育,使一些青少年產生強烈的叛逆心理,造成越阻止越沉迷的行為。
(9)滿足虛幻的自尊體驗成功的樂趣:網絡遊戲中越修煉分越高,漸漸進入傳奇營造的世界,就再也離不開了。因為在傳奇裏,網迷可以通過修煉而成為有身份的人、受人尊敬,可以成為法師、有錢人,可以隨心所欲,也可以主宰別人的生死。這些在現實中常常做不到。大多數沉溺於網絡世界不能自拔的青少年,學習成績都比較差,所以就選擇幹脆放棄學習,自暴自棄,在網絡世界中體驗成功的快樂,證明自身的價值。
(10)青少年自控能力差:青少年衝動性強,許多時間不能控製自己,一旦陷入網絡遊戲,明知會影響學業,但是卻不能自拔。
四、學生上網正確引導
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要把網德教育作為信息技術教育和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學生網德教育,正確引導學生上網,讓學生在網上汲取豐富營養、滿足求知欲、釋放好奇心的同時,能自覺抵製網上不良信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自我控製能力。這裏所指的網德是指上網者在上網時應遵守的行為規範和必備的品德。網德作為一種行為規範要求上網者自覺愛護網絡設施,禁止攻擊非公開網站;要自覺保障網絡安全運行,禁止在網上傳播病毒;要防範網上欺詐行為,禁止利用網絡行騙;要自覺抵製網上不良信息,禁止在網上發布、傳播、閱讀有害信息。網德作為個體的品德是指上網者在上網時應有良好的上網心態,有較強的自我控製能力和辨別能力。在教育過程中,要做到上網技術培訓與網德教育同步,網德教育與硬件建設並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麵工作。
(1)正確認識網絡優勢,大膽利用網上實用信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將成為人們生活、學習的重要工具,也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時,在網絡時代,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也是時代的必然要求。不會上網將變得不可思議,一個網盲必將為以後的社會所淘汰,我們不能因為網絡目前還存在諸多不良因素就否認網絡潛在的巨大優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變堵為疏、趨利避害、積極參與,讓學生認識到網絡資源的巨大優勢,幫助學生克服上網心理障礙,積極培養學生的上網興趣。
(2)培養學生網上防範能力和鑒別能力:網上信息魚龍混雜,上網者往往會有意無意地瀏覽到一些反動、迷信、色情、暴力、凶殺等有害信息,網上許多欺詐性、賭博性、教唆性的信息也常常引人上鉤。為此,要教育學生拒絕訪問有害信息,對有欺詐嫌疑的信息要謹慎對待。在與不熟悉的網民聊天時不要隨意透露自己及家人的真實姓名、地址,以免帶來不必要的被騷擾。不隨便答應與不熟悉的網友會麵。
(3)端正學生上網心態,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上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載體,但不是唯一的途徑和載體,脫離現實長時間沉迷於網絡的虛擬世界裏,必然給學生的身心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導致網絡性心理障礙發生。因此要教育學生上網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無論是上網遊戲、聊天,還是瀏覽其他信息都要學會自我控製,學會慎獨,即使在網上發泄也要做到有禮、有節、有度。
(4)教育學生自覺維護網絡安全運行:教育學生不發布、傳播不良信息,不故意破壞網絡設施,不在網上傳播病毒,不在網絡上製造垃圾信息,不刻意訪問屬保密範圍的網站,充當少年黑客,不利用網絡行騙。
當然,在加強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硬件建設。首先要建立更多的適合中小學生瀏覽的內容豐富、寓教於樂的網站,加快校校通建設步伐,以此搶占青少年學生的網絡陣地,給學生一個健康安全的網絡環境。其次各地區、學校要充分發揮本地(本校)局域網的優勢,建立防火牆,杜絕帶有病毒的信息進入局域網,對網上信息進行過濾,把有利於學生的各種信息資源下載到本地(校)的服務器上,從源頭上來防止學生受到不良侵害。再次要加強開放性、經營性網絡服務部門的管理,出台相關政策,規範網絡經營者的經營行為。最後要加強對未成年人上網的監督。
五、網絡黑客防範與危機應對指導
計算機網絡所麵臨的威脅包括對網絡中信息的威脅和對網絡中設備的威脅。通常對個人計算機用戶威脅最大的網絡安全問題就是網絡病毒的侵害,其次就是各類黑客程序對計算機的訪問請求。對於常用電子郵件與外界聯係的人士來說,大量的垃圾郵件湧入郵箱的後果,不僅僅是占用了有限的郵件空間,也經常成為網絡病毒傳播的載體。在互聯網上,一些惡意網站會在自己的網頁下載內容中嵌人間諜軟件程序或木馬,來訪者訪問網站並下載共享、免費軟件時,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間諜軟件與木馬也下載到本地,並運行在後台,記錄用戶的重要信息並發送出去,或者令遠程黑客擁有本機的管理權限。
(一)危機預防
許多上網的用戶對網絡安全可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最多不過是被黑客盜用賬號,他們往往會認為安全隻是針對那些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而且黑客與自己無冤無仇,幹嗎要攻擊自己呢?其實,在一無法紀二無製度的虛擬網絡世界中,現實生活中所有的陰險和卑鄙都表現得一覽無餘,在這樣的信息時代裏,幾乎每個人都麵臨著安全威脅,那些平時不注意安全的人,往往在受到安全方麵的攻擊,付出慘重的代價時才會後悔不已
1.樹立安全觀念,遠離黑客從自身做起。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措施,堅決讓黑客無任何機會可趁。研究那些黑客是如何找到你計算機中的安全漏洞的,隻有了解了他們的攻擊手段,我們才能采取準確的對策對付這些黑客。
2.合理利用防火牆防止非法數據的進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用一個過濾器來檢查數據包的來源和目的地址,按照規定接受或拒絕數據包;掃描數據包,查找與應用有關的數據;在網絡層對數據包進行模式檢查,看是否符合已知友好數據包的位(Bit)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