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隱雲伏山(1 / 2)

相傳很遠的洪荒時期,蒼穹孕育著靈氣,居穹之下隻有一位帝王,後人稱為盤古大帝。天地相黏,位麵破碎,唯有一聖地,完如初始,隱雲天地,世稱伏山。

伏山之頂,雲氣繚繞,彙聚靈氣,月星洗塵,凝聚七七四十九座靈石,形色乳白似溢,靈氣鐫畫,形圖騰刻印之上,盤古居淩伏山,煆用混沌焚火,九九八十一年煉度,四十八石聚熔,石化形,形作斧,斧出鼎爐,蒼穹之間霎為一顫,紫光衝破雲霄,漫天的殷紅鋪滿雲氣,湯穀之間紅日頓然失色。

九黎,中原,殷紅印日。

東海,聖山梧桐,蒼龍青鳳騰傲天頂,隱隱雙纏,潛沒紅雲之間,時傳龍鳳之嚶,威壓橫空,刹那,百鳥驚飛,萬獸蟄伏,天地奇景方是如此。

百姓,神族,妖人,魔者紛紛下跪,心頭滿布恐懼,微微抬頭望去,隱雲伏山之上,紫紅之精聚凝。

盤古雙膝盤踞,目眸關閉,神斧浮空於前,周圍紫氣環繞,一團團蒲子彙聚,納入大帝眉心之間,霎然一道紫紅印入額頭之中,雙瞳緩緩睜開,英氣颯然,霍然舉起神斧,蹬山而起,騰淩於蒼穹之上,雲氣的殷紅霎時成了血紅,龍鳳歸位,居淩在穹頂。

穹頂之下,實地之上,生靈顫抖,萬物驚恐,搖搖抬頭望去,靈石形化的斧豎立在天地之間,洪荒之力,傾瀉而出。

握斧之人,盤古大帝,雙眸赤紅著厲色,淡淡一層紅色將其包裹。理脈,眉心,海田,靈氣運轉脈絡,彙聚於手掌之間,刹那一時灌聚斧柄之間,由柄至尖,印印一層紅色。

即逝,揮斧傾下,赤紅傾天而來,萬物瞬為失色。人,神,妖,魔,生靈下意識閉上雙眼,洪荒漫徹而開。

時間流逝,寸寸無聲,生靈睜開了眼瞳,驀然望去,方時的混沌恍如昨日,呈現在眼前的是天地,盤古大帝開辟的天和地,一片綠色鋪滿大地,淙淙流水聲在日光的照耀下,光圈斑點。

這是什麼?生靈漫馳在草原,百鳥傲飛於天地,綠色,生命充斥在蒼穹之下。智者想了想,將這番景象定義為生機。

生命之相,百姓跪地伏拜,抬頭望去,卻不見伏山,大帝,和那一柄開天辟地的斧。倏然不知,天地之間安定美好,四族可以不在顧及位麵塌陷,背後野心勃勃,這個世界誰沉誰浮?

盤古化塵逝去,主宰天地之人缺位。伏山隱雲,尋覓者無果歸回,四族蠢蠢欲動,暗部兵防。

事實如實,開天之後,百千餘載,戰爭紛起。人族安居於九黎,神族居於聖山,妖族居於幽穀,魔族居於魔淵,四族之中,三族相爭,其中人族資質最低,數目最多,雖有四族一席之地,卻毫無實力相爭,依附於神族。

天地之間,有位神女,不知其名也不知其姓,若是追溯曆史的恒河,隻知她為華胥氏族後人尊稱華胥聖母,法力驚天,輕盈漫步,散花相繞,素白玉手傾揮之間,靈氣漫徹,生機一片。

百年潦倒的戰爭,四族的代表都在華胥聖母牽引下,簽下了停約。族爭停止百年,大地之上又恢複一片生機,華胥聖母厭倦了紅塵的煩擾,退隱山修,誰也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

大俞宗始,這是人族發展的開始,人類開始摸索著如何推動社會的進步,商業,學院,耕種,官府,監獄,法律,修行,在大俞年期蒸蒸向榮。

大俞宗始1245年,戰爭平息了1245年,盤古開天辟地成為說書人嘴中的神話。

伏山隱雲,霧氣蒙蒙,整座山消失了,虞穀之上,悠悠居上,一座道館清肅,雲氣幽幽,沒有天梯,門口兩道童晃晃悠悠揮灑著掃帚,木槿樹搖擺清翠,井口邊上道童搖晃著輪軸,水桶由下而上遊升,桶漸進井口,靈氣溢出,小道童埋頭向前看去,眼睛瞪的直溜的,心頭大為一顫,是個嬰兒,靈氣包裹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