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製度建設入手推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2 / 2)

三、保護創新者利益,建立合理的創新利益分配機製

目前科技成果的評估一般都是科技部門或一組科技專家說了算,成果評估往往都停留在理論上的論證,而不是實行社會回報、市場認同標準,大量科技成果沒有轉化為生產力。科技成果獎勵存在著掌握權力的領導冠名在前,完成實際工作的科技人員在後的現象。由於評估獎勵的不公正,創新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嚴重挫傷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不能形成良好的創新激勵機製。應形成以市場需求推動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機製,對技術創新的評價要著重看其是否能轉化為生產力,是否能實現產業化、商品化,是否能獲得較大的市場占有率,並能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和市場效益,同時又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完善配套政策體係和市場環境。保護創新者的利益和積極性,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切實維護首創企業的利益。尊重科技人員的科技創新勞動,反對弄虛作假的腐敗現象,讓科技成果的真正創造者獲得創新獎勵和社會承認。發揮產權激勵機製的有效性,使科技人員的科技成果和知識變成可以投資的資本,科技人員才會將自己的知識和成果在生產中運用並不斷加以創新。

四、建立有效的技術轉移機製

發展和完善技術市場,發展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推動新技術專利、品牌的轉讓;真正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科技成果轉移、擴散機製,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和自主創新技術的利用和擴散。促進企業之間、企業與大學和科研院所之間的知識流動和技術轉移。特別要重視政府科技計劃資助的研究開發成果的轉化、技術擴散和利用。營造有利於自主知識產權產生、保護和轉移的法治環境,防止濫用知識產權壓製技術創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產業共性技術和共享技術研究力量,扶持一批具有行業帶動作用的各種形式的產業技術研究開發聯合體;通過政策引導,發展集研究、開發、技術擴散功能於一身的專業技術公司;發展研究開發外包創新服務,建立創新網絡。對一些企業比較分散、規模不大的行業,應充分發揮行業性或區域性科研機構的作用,吸收相關中小企業參與,組成行業性技術中心或聯合體,為中小企業服務。

擴大多層次、多渠道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生產要素的全球配置促進了科學和技術知識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和擴散。利用開放的條件下實現自主創新,把在技術引進基礎上的學習和再創新作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路徑,促進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設立“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鼓勵企業、科研院所以及大學積極主動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學習先進科技成就,分享國際研究開發資源、先進管理經驗和優秀科學技術成果,全麵提升國際科技合作的層次和規模,提高科技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