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六月(1)(1 / 3)

攔路的老人

下午去一家電腦店,路上在聖菲力普街看見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正坐在狹窄街道正中的一部輪椅裏,使後麵十幾輛小汽車不能通行。已有人在鳴笛。終於有一中年人從車裏出來跟他交涉。聽到此人的腳步聲,剛才還挺著頭的老人急忙把頭垂下來,做精疲力竭狀,背對著那人說:“我很累哦!我真他媽累!”。因急忙趕路,接下來發生什麼沒有看到,但是不難想象,那中年人好言相勸,幫助老人讓出路來,以讓後麵十幾輛車通行。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單獨坐輪椅出行的老人。他看上去半身癱瘓,或至少半身不遂,顯然是孤獨、無助的。他這樣擋大家的路,也許並非完全有意為之,但很可能不能像健全人那樣,聽到有汽車來便能輕鬆地把輪椅搖到路邊。不過說老人完全是無意造成了交通堵塞,也未必盡然。他實在沒有必要擋住這麼多車。擋住第一、二輛後,再怎麼也有足夠的時間把車慢慢搖到路邊了。所以,這應既是無意為之,也是有意為之。

不過總的說來,英國殘疾人生活狀況大大好於發展中國家。即便如此,七八十歲的老人坐輪椅單獨出行,也是比較少見的。這恐怕不能完全用英國人不孝順老人來解釋,與英國人(包括老人)崇尚獨立自主也有關,盡管有時候老人尤其是殘疾老人要做到獨立自主很勉強。英國的公共設施盡量考慮殘疾人的困難,我見到的任何街道、公路、十字路口都做到了“無障礙”。事實上整個城市的道路都沒有路坎。公共洗手間依法設有殘疾人專用廁所,公共停車場設有殘疾人專用的寬敞停車位,超市、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全都備有專供殘疾人使用的購物車。所以,到處都能見到坐輪椅的人出行、購物或做其他事情。

相比之下,由於無障礙問題遠遠沒有解決,在國內就是在最發達地區,殘疾人也很難獨立出行。雖然最熱鬧的大街大道或新建成的住宅小區,新修的地鐵和機場等地方已做到了無障礙,但稍稍僻靜一點的道路或公共場合卻還沒能做到。這很大程度抵消了為方便殘疾人而投入的巨量資源。這至少是為什麼國內很少看到殘疾人出行的原因之一。

6月1日星期五

老年人問題

晚上回到住處,約翰正高分貝地放著節奏性強的流行音樂。他和安娜都喜氣洋洋。原來又在燒烤了。我以一瓶雪利酒、一份沙拉、幾個烤香腸卷加入。很快,烤雞腿、烤火雞香味四溢。蒂娜跟著鼻子走回家了,還帶來了一個其貌不揚的夥伴。隔壁學法律的英國學生勞伊德(Lloyd)跟著鼻子走,不請自到,也像蒂娜和她夥伴一樣,一點貢獻也不做。卡洛斯未征求大家意見便請了兩個朋友,還叫他們順便拎了一箱啤酒來。大家以為今晚威廉會住在倫敦,但他回來了。一夥人在燭光和音樂聲中熱熱鬧鬧,用紙、酒精就著枯樹枝燒起一堆篝火,一直鬧到淩晨兩點半才歇息,撒下一園子的酒瓶、杯盤、刀叉和塑料垃圾。

我向大家講述了昨天在聖菲利普街遇到的老人攔路的故事。

“這是為了向社會抗議,抗議它忽視孤獨無助的老人,”我最後說。

“我以為這隻是一種怪舉,”約翰評論道,“劍橋以怪人怪舉聞名。怪人怪舉是劍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過你的解釋也很有道理。應該把兩種解釋合在一起。”

“聖菲利普街常常發生奇事,我就遇到過好幾次,”勞伊德插話,卻並未舉例說明。

“也可能是他顯示自己存在的方式,我攔故我在”我又說,“不過如果在中國,你家老人若得不到適當照顧,你會覺得羞恥。老人沒人照顧的情況在英國多不多?”

大家說這種情況較為常見。

“我外祖父這幾天正命垂一線,”坐在旁邊的安娜悄悄對我說,“他九十二歲了。可能還有兩天可活。我媽和他七十多歲的妻子在照顧他。”

“在醫院,還是在家裏?”

“在家裏。他怎麼也不去醫院。我想去幫忙,但她們不讓去,說外祖父不願讓人看到臨終時赤條條的可憐樣子。”

我對安娜表示同情。

“我親眼目睹了祖父的死,”安娜又壓低了聲音對我說。

“他最後一程你陪伴在旁?是最後幾個月?或是最後幾天?”

“不僅最後幾天,甚至最後幾分鍾。經曆了全過程。他是九十六歲時去世的。死前一定要見他兒子、我叔叔羅伯特。可他在德國,回不來;於是我哄他說羅伯特來了,就在這裏,他恍恍惚惚,懵懵懂懂,信以為真了。”

“這是美麗的謊言。不過九十幾歲去世也算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