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裏行間
【注音】zì lǐ háng jiān
【解詞】行:指文章中的句子。
【解義】字與字、句與句之間。指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出處】南朝·梁·蕭綱《答新渝侯和詩書》:“垂士三首,風雲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裏。”
【例句】這篇文章的~充滿了對故鄉的眷戀。
字斟句酌
【注音】zì zhēn jù zhuó
【解詞】斟、酌:再三考慮。
【解義】對每一句,每一字都仔細推敲。再三考慮。形容說話或寫作的態度慎重。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第一卷:“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例句】他~地完成了這篇文章。
自暴自棄
【注音】zì bào zì qì
【解詞】暴:糟蹋,損害。棄:鄙棄。
【解義】自己看不起自己,鄙棄自己。形容自甘落後或墮落,不求進取。
【出處】《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
【例句】這個聰明的孩子竟然~,中斷了學業。
自慚形穢
【注音】zì cán xíng huì
【解詞】慚:慚愧。形穢:形態醜陋。
【解義】因為相貌醜陋而感到不如他人。比喻自愧不如他人。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小弟因多了幾歲年紀,在他麵前自覺形穢,所以不敢癡心想著相與他。”
【例句】人各有所長,你完全用不著~。
自得其樂
【注音】zì dé qí lè
【解詞】樂:樂趣。
【解義】自己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出處】明·陶宗儀《輟耕錄》第二十卷:“白瓴雀生於烏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鳴,自得其樂。”
【例句】爸爸退休後,每天在家養鳥、養魚,真是~。
自高自大
【注音】zì gāo zì dà
【解詞】自:自己。
【解義】自己覺得很高大。自以為了不起。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淩忽長者,輕慢同列。”
【例句】他~,沒有自知之明。
自告奮勇
【注音】zì gào fèn yǒng
【解詞】告:表明。
【解義】自己主動地要求承擔某項艱難的工作。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因為上頭提倡遊學,所以他自告奮勇,情願自備資斧,叫兒子出洋。”
【例句】一班長~,在前麵掃雷開路。
自給自足
【注音】zì jǐ zì zú
【解詞】給:供應。
【解義】依靠自己的生產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出處】《三國誌·吳書·步騭傳》:“世亂,避難江東,單身窮困,與廣陵衛旌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給。”
【例句】我國生產的糧食不僅能~,還能出口國外。
自力更生
【注音】zì lì gēng shēng
【解詞】更生:重獲生機,比喻興建事業。
【解義】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辦好。
【出處】沙汀《磁力》:“公家既然不管我們,校長連學校大門都不進,我們也隻有自力更生了!”
【例句】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自命不凡
【注音】zì mìng bù fán
【解詞】凡:平凡。
【解義】自以為了不起。形容極度自負。
【出處】清·蒲鬆齡《聊齋誌異·楊大洪》:“大洪楊先生漣,微時為楚名儒,自命不凡。”
【例句】小報記者捧了幾句,他便~起來。
自欺欺人
【注音】zì qī qī rén
【解詞】欺:欺騙。
【解義】既欺騙了自己,也欺騙了他人。
【出處】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題古塔主兩種自己》:“古蓋吾法中罪人,而自以能嗣雲門,其自欺欺人之狀,不窮而自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