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他一直在~,說自己的病不是絕症。

自強不息

【注音】zì qiáng bù xī

【解詞】自強: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息。

【解義】自己努力向上,永遠不懈怠。

【出處】《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例句】王小明是一位~的殘疾人。

自食其果

【注音】zì shí qí guǒ

【解詞】食:吃。果:後果。

【解義】自己吞下自己種的惡果。指做了壞事或錯事,結果害了自己。

【出處】郭沫若《天地玄黃·玩火者必自焚》:“玩火者是會自食其果的。”

【例句】他想囤積居奇,反倒~,損失慘重。

自食其力

【注音】zì shí qí lì

【解詞】自:自己。

【解義】指靠自己的勞動成果養活自己。

【出處】明·李昌祺《剪燈餘話·泰山禦史傳》:“居貧,自食其力,隱田裏間,以教授為業,非義不為,人敬憚之。”

【例句】婦女也應該~,不能依賴丈夫。

自私自利

【注音】zì sī zì lì

【解詞】利:利益。

【解義】隻顧自己的個人利益,不顧或損害別人和集體。

【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釋氏》:“設使有此幻術,亦不可謂之循理。此亦見自私自利之規模處。”

【例句】做為一個共產黨員,不應該~。

自討苦吃

【注音】zì tǎo kǔ chī

【解詞】苦:苦頭,苦處。

【解義】自找苦吃。比喻自己惹下麻煩使自己吃了苦頭。

【出處】明·張岱《陶庵夢憶·朱雲崍女戲》:“……殷殷防護,日夜為勞,是無知老賤自討苦吃者也。”

【例句】你在他麵前賣弄,隻能是~。

自投羅網

【注音】zì tóu luó wǎng

【解詞】投:進入。羅網:捕捉魚鳥的網。

【解義】自己進入到羅網裏。比喻上了圈套或自尋死路。

【出處】三國·魏·曹植《野田黃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例句】他的同夥找上門來,正好~,被一網打盡。

自相殘殺

【注音】zì xiāng cán shā

【解詞】自相:集團內部相互之間。

【解義】自己集團內部互相殺害。

【出處】《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害。”

【例句】為了爭奪水和食物,這群殘兵敗將~。

自相矛盾

【注音】zì xiāng máo dùn

【解詞】矛、盾:古代用於進攻和防禦的武器。

【解義】比喻語言、行動前後相互抵觸。

【出處】《北史·李業興傳》:“亦雲上圓下方,卿言豈非自相矛盾?”

【例句】這個犯人的供詞~,漏洞百出。

自言自語

【注音】zì yán zì yǔ

【解詞】自:自己。

【解義】自己和自己說話。

【出處】元·無名氏《桃花女》第四折:“你這般鬼促促的,在這裏自言自語,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樹麼?”

【例句】他經常坐在角落裏~。

自以為是

【注音】zì yǐ wéi shì

【解詞】是:對,正確。

【解義】認為自己的觀點和作法都正確,拒絕接受他人的意見。形容很不虛心。

【出處】《荀子·榮辱》:“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

【例句】這個剛愎自用,~。

自知之明

【注音】zì zhī zhī míng

【解詞】明:認識。

【解義】指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

【出處】《老子·道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例句】此人很有~,善於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