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首尾照應(一)(3 / 3)

你看,那弓形的光帶便是這古老小城的街道,它彎彎曲曲多像衛士手中的弓,靜靜的資江河正緊緊地依伴著她。江水中倒映的城市夜景更是神奇:那高高聳立的益陽大廈,像一個通天的彩色大柱子,好不威風。它是益陽十年改革的標誌,是益陽人民的驕傲……

月兒掛上了樹梢,夜漸漸深了,一切顯得更加美麗、寧靜。小夥伴們下山了,大家有說有笑,真像凱旋的勇士,神氣十足。我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議論著、暢談著,來時的擔心早讓我們丟到爪畦國去了,我們真想一步跨進家門,讓爸爸媽媽和我們一起分享這夜登會龍山的喜悅。

我第一次看到蠟燭,還是我很小的時候。一次過春節,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小燈籠,裏麵放了一隻小小的紅棒子。我被好奇心驅使著,問媽媽:“媽媽,這小紅棒是什麼呀?它長得可真漂亮。”媽媽笑了笑說:“傻孩子,它不是什麼小紅棒兒,是一支紅蠟燭,隻要用火柴一點,就能著起紅紅的小火苗。”果然,用火柴一點,就著起了紅紅的小火苗。我興高采烈地提著燈籠到院裏最暗的地方去玩。

我第二次見到蠟燭,是在一個停電的晚上。這次媽媽拿出的不是小紅蠟燭,而是一根長的白蠟燭。它筆直而光滑,潔白得像寶玉。它發出的火苗像一朵含苞欲放的紅花……

我第三次看到蠟燭,是在自然課上。看著正在用蠟燭做實驗的李老師,我覺得李老師就具有蠟燭的精神……

我願做一支燃燒的婚燭,更願做一個有蠟燭精神的人。

朋友,你到過銀川的中山公園嗎?你還記得那一池滴翠的荷葉、飄香的荷花嗎?你還記得池邊隨風搖曳,亭亭玉立的垂柳嗎?

我讚美荷花,它端莊、潔淨,它“濯清漣而不嬌”,“出汙泥而不染”,它是高尚和純潔的象征。它那高雅的品格,堅貞的風骨,曾使多少詩人傾心動情,寫下了流芳千古、膾炙人口的詩句。荷花不光以美的外形給人以精神享受,使人賞心悅目,而且還以它豐腴的內在給人以物質享受……

正欣賞著荷花,抬頭又看到了婆娑的垂柳。垂柳,凡是風景秀麗的地方,我們都能看見它的身影,它雖不像荷花那麼素潔,但它那美麗的身姿,柔軟的枝條,卻像是溫情的女人,使人感到親切、可愛……

朋友,從荷花的品格、垂柳的溫柔,你能得到些做人的啟示嗎?

在新蕾出版社舉辦的全國小學生作文邀請賽上,我獲得了三等獎。發獎那天,我站在領獎台上,顧不得看台下同學們鼓掌的熱烈場麵,把目光投向了我的語文老師,她正用那火熱的眼睛望著我,臉上帶著微笑,為我鼓著掌。我的心在發熱,為了這次比賽,周老師曾經不厭其煩地輔導我。

我帶著老師的期望,信心百倍地上陣了。我先審題,擬好提綱,考慮層次段落,然後開始動筆了……

終於,喜訊傳來,我高興極了,但是,我怎能忘記老師對我的培養呢。當我高興地從領獎台上蹦蹦跳跳地下來後,像孩子撲向媽媽懷抱一樣,我撲進周老師的懷抱。

娟子坐在窗邊的藤椅上。窗簾半開著。一抹陽光透過玻璃,柔和地照在娟子那平靜的臉上。娟子長得很漂亮,齊齊的短發平整地搭在肩上,小巧的鼻子、嘴唇,不時掠過一絲不易讓人覺察的憂傷。她一輩子也站不起來。就在她出生那一天,媽媽忘了給她一雙腿。平時,娟子就坐在這把藤椅上,在她的記憶中,似乎已有很久沒到院子外邊去過了。

一抹陽光透過玻璃,照進娟子的房間。高牆的影子越拉越大,直到完全遮住那房間裏的一張空藤椅。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隻有蝴蝶還停在上麵,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每當我唱起《童年》這首婉轉、動聽的歌時,就想起湯守梅老師為我梳理亂發的往事……

我上一年級時總愛留著長辮子,但自己不會梳頭。媽媽長年病病懨懨的,再說一家好幾口人,吃喝穿戴都得媽媽一個人做,哪有時間給我梳頭啊!那時,我的頭發總是亂糟糟的。我們班有幾個調皮的同學往我身上貼個字條,上麵寫著歪歪扭扭的五個字“風丫頭大王”。到了三年級我才知道“風”字寫錯了。

下課後,湯老師知道了這件事,把我叫到辦公室,她掏出手絹輕輕地擦去我臉上的淚痕……她從抽屜裏拿出梳子,輕輕地給我梳起頭來。她邊梳邊說:“我給你唱《童年》這首歌好嗎?”我說:“好。”於是,她輕輕地唱起來……

現在,湯老師調走了,我多麼想和她一起唱《童年》這首歌。因為這首歌使我充滿歡樂,充滿幸福……

漆黑的夜,涼涼的風,絲絲的雨,夾雜著我從心裏說出的這句話:“老師,謝謝您。”啊!您笑了,您笑得那麼甜,那麼和藹,那麼慈祥。“老師,您該回去休息了,您為我勞累了整整一個晚上,您回去吧!我自己走夜路不怕。”您跟我握了握手,回去了。我獨自走在夜路上,心裏熱乎乎的。剛才您給我補課的情景,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您是和藹的,同時又是一個嚴厲的教師。您讓我做計算題,我因為馬虎做錯了一題,您生氣了,又讓我做五道題。做完以後,時針已經指到十點,您又要送我回家。我說:“老師,您別送了!”您笑了,披上一件衣服送我出來。這時,我深深地感到,您多像一位慈祥的父親啊!

夜路上是平靜的,可我心裏卻像大海波濤一樣平靜不了,不禁從心裏又喊出了:“老師,謝謝您!”這聲音回蕩在寧靜的夜空裏。

對於鮮花,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愛好。有人愛蘭花的清幽,有人愛牡丹的嬌豔,有人愛薔薇的馥鬱,有人愛菊花的聖潔,而我最喜愛的莫過於杜鵑的質樸了。不是麼?它紮根於荒坡的瘠土石縫,無須澆水,修枝,頂著料峭的春寒,倔強地生長,把無限的希望帶給山鄉的人民!

我喜愛杜鵑。每到春天,我便帶上畫夾,回刹故鄉,讓杜鵑清新的香氣溢出我的畫夾……

“老師,快放下我!”突然,傳來一個小女孩的喊聲。“秀秀,你要幹什麼?”被叫做老師的姑娘問。“您看,花!我要采幾朵花!”小女孩用手指著泉邊的一叢花,興奮地叫嚷著……

看著姑娘背著秀秀的背影,我不禁想起昨天王大娘告訴我的一番話來。

說是縣城裏來了一位姑娘,在村口的小學教書,聽說王大娘的秀秀因下肢癱瘓而不能上學,她便來背著秀秀到校念書。一年來,風風雨雨,朝朝暮暮,從不間斷二…

是啊!她用知識的甘泉滋潤著秀秀的心田,她把女性的溫柔和愛,都傾注在這不幸的孩子身上。

站在花叢中,我迅速地拿起了畫筆,望著姑娘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

啊!山中那一片火紅的:鵑!

我讚歎龍穴島之美。她,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富饒的珠江三角洲內,熠熠生輝。近年來,更以其如畫的風光聞名遐邇。

當太陽的第一縷光線吻醒沉睡的大地之際,我們的航船已經在曙色中啟航,向著龍穴島方向駛去。快到目的地時,我眺望著這個被獅子洋的浹泱綠水環抱的小島,那逶迤的青山,那蔥蘢的樹木,那嶙峋的山石,無一不像磁石吸引著我這個慕名而來的遊客。航船靠岸後,我迫不及待地步進龍穴島。

龍穴島是珠江三角洲內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我們的祖國更是一顆碩大的珍貴明珠,她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具有優越的社會製度,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中華兒女不但使龍穴島這顆明珠更璀璨,而且使她——偉大祖國這顆碩大珍珠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輝。

窗外,又下雪了。那一片片潔白柔軟的雪花正隨風亂舞,像千萬朵梨花和桃花一樣撲到我的窗前。隨後又輕輕的撲到地上。轉眼間,一切的景物都變成銀白銀白的了。怪,一見到雪花,就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故鄉來。啊,故鄉,此時此刻,是否也被這白茫茫的雪花包裹著呢?

如今,望著那雪白的花片,一團團一簇簇地飄飛在窗前,好像這整個世界都被梨花和祧花裹進去了。啊!要是在五年前的今天,在故鄉,在那渾江大壩上,我不是又和二胖在享受那“飛翔”般的快樂嗎!

啊,故鄉,可愛的故鄉,我深深地懷念你!

一個星期天,我們小隊去孔望山腳下搞野炊。“同學們,野炊開始!”還沒等輔導老師說完,我們就各自忙碌起來。大家們有的撿柴火,有的提著籃子采蘑菇,有的釣魚,還有的洗菜切菜,王紅和李玉忙打開塑料布給大家當餐桌,幹得熱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