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孫晶岩報告文學(2)(1 / 3)

《中國動脈》在歌頌石油人默默奉獻精神的同時,也揭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例如工人給裸果木套上的鐵籠,被一些農民偷去賣廢鐵。工人們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保護長城等文物,而許多農民卻到城牆上取土,許多秦磚漢瓦成了豬圈的圍牆。加拿大和美國的站場閥室無人值守,沒人去偷石油,而中國的管道,打孔盜油的事屢見不鮮,長慶油田就有石油工人為了同偷油者搏鬥獻出了生命。西氣東輸管道沿線有許多警示牌,可全線被人偷走了90塊警示牌,有的地方牌子的框子還在,可中間寫著“嚴禁盜氣,注意安全”字樣的那塊鐵被人盜走賣錢了。有的農民覺得西氣東輸是隻肥羊,不宰白不宰,“按照規定作業帶裏每一棵葡萄苗賠付兩元五角錢,有人就花錢從其他地方買來葡萄苗雇人栽在作業帶裏。他們花幾角錢就能買一顆葡萄苗,葡萄苗有水就能活,一場大雨下來,突擊栽的葡萄苗也成活了,郭誌淩去清點時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隻好賠付了幾萬元的假葡萄苗錢”。有些人為了多獲得賠償金,就把別的地方的果樹移栽到即將征地的作業帶裏,從安定鄉到欒家坪鄉,郭誌淩一共發現了六百棵移栽的假樹。欒家坪鄉必旺養殖場以爆破的震動驚嚇了兔子使兔子流產為由,敲詐西氣東輸,要求新疆油建賠償兔子的精神損失費。浙江長興縣的農民搶栽了四萬兩千棵小樹苗,無理索要青苗補償費,阻撓破壞西氣東輸工程建設,毆打工人,人為設置障礙,向作業帶裏放水。郭誌淩在於家坪鄉征地時,農民“對征地想不通,捏著麵人嘴裏念著咒語圍著他轉,邊轉邊用針紮麵人”。這個細節讓我想到眉間尺報仇的路上遇到一群看客,其中幹癟臉少年抓住眉間尺的衣領,不肯放手,說壓壞了貴重的丹田,閑人們即刻圍上來,呆看著,誰也不開口,後來有人從旁笑罵幾句,卻全是附和幹癟臉少年;又讓人想到墨子在完成了止楚伐宋的曆史業績後,不但被募捐救國隊擄去了包袱,連到城門下避避雨,都被兩個執戈的巡兵趕開了;女媧死後,一群伶俐的人自稱女媧的嫡係在死屍的肚皮上紮了寨;夏瑜死後,他的鮮血被人用饅頭蘸著吃掉了。孫晶岩對農民懷著深深地同情,她認為農民和西氣東輸的矛盾不是“敵我矛盾”,《中國動脈》的主要目的是歌頌石油人的奉獻精神,無意於製造對立麵,因此她隻是把一些農民的落後思想當做石油人高尚精神的襯托麵來表現,但我們麵對這些落後愚昧的思想在震驚之餘還是要施以重重的批判。對落後愚昧思想的批判並不妨礙我們對農民的同情和理解,怒其不爭和哀其不幸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麵,兩者是統一的。

三、理性?文學性

報告文學具有新聞性,要關注現實,紮根地上;報告文學又具有文學性,要穿越現實,升到天上。“說到報告文學的文學性問題,往往讓人聯想到結構的奇巧、描寫的生動、文字的優美、表達的流暢,以及可能的感染力等等,實際上,諸如此類的描述仍在接近文學的途中,甚至是一種表麵的概括。”“文學性,是因為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了作品的思想魅力:被它的描寫所激動所啟示,由局部而整體,由此岸而彼岸,甚至可以傾聽到作品所要傳遞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並在其中感悟到某些更深刻更博大的命題,如人生、命運、人的處境、人類前途等。”既要投入現實又要穿越現實,這是報告文學作家麵臨的一個難題。孫晶岩的報告文學長篇居多,資料性強,但一部分作品滿足於生活的社會性關照,沒有穿越現實進入更寬闊、更深層的人類思情領域,因而顯得堆砌資料、就事論事而沒有真正抵達文學的審美領域。從題材和創作內容上看,《中國動脈》是一篇優秀的長篇報告文學巨著,但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對材料沒有進行適當的剪裁,而是把采訪到的材料盡量都留下來,這樣就造成了一種重複囉嗦的感覺。作者基本按照空間順序,從西到東,從“龍頭”到“龍尾”,從上遊的氣田勘探,到中遊的管道建設,再到下遊的市場開發,一個標段一個標段地描寫,雖然各個標段都會麵對各自不同的作業環境和由此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各標段之間還是有許多相同的工作程序,石油工人的工作思想狀況還是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所以閱讀完一個標段再閱讀下一個標段時,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前麵描寫了這種事情,後麵又描寫了,前麵寫了這樣一種人,後麵又寫,隻是換了個名字。如果作者能對搜集到的材料按照一定的問題和角度進行分類整理,一個章節集中表現一個問題或者刻畫一種人物,這樣也許能克服資料繁瑣帶來的閱讀沉重感。西氣東輸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戰線長,人員多,每一位建設者都希望在這部巨著中給自己留下一筆,中央首長的決策不能刪,中石油高層領導不能刪,各管理處處長不能刪,各項目部經理不能刪,最後自然成就了這部70萬字的巨著。就連作家本人也承認這本書的真正的意義在於史誌性,幾十年後當後代們問起西氣東輸是怎樣建成的時,這本書能使他們找到形象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