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孫晶岩報告文學(2)(2 / 3)

報告文學兼有小說和雜文的特點,是形象性和思辨性的統一。孫晶岩稱得上是一位“行走者”,但還不能算是一位“思想家”。她激情有餘而理性不足,有時她作品中的理性分析缺乏深刻性和邏輯性。孫晶岩在《中國女子監獄調查手記》中總結女性犯罪的原因包括社會環境因素和女性自身素質兩個方麵。社會環境因素包括三點:“第一點是我國的經濟體製改革有一定的負麵影響,在社會的轉型期,出現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給貪汙、挪用公款者以可乘之機。”“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大批職工下崗,女職工是首當其衝。”“一些女人就是為生活所迫在下崗以後走上詐騙、盜竊等犯罪道路的。”“第二點是社會不正之風、腐敗現象的消極影響。……給共產黨的高官當情人似乎是一條致富的捷徑。”“第三點是雙重文化的衝擊。所謂雙重文化是指中國封建傳統文化與西方外來文化的消極影響。”女性自身素質也包括三點:“第一點是生理因素,當女人處於月經期、懷孕期、產期、哺乳期和絕經期時,會出現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大腦皮層控製失調,心煩易怒,情緒失控。這時候的女人心裏會有一股無名火,遇到不良刺激很容易誘發犯罪。”第二點是心理因素,“女性的生活、學習、工作、日常交往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裏,因此女性容易形成狹隘、猜疑、嫉妒、偏執的性格特征”。這種性格特征使她們容易犯罪。“第三是思想意識的因素,在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不少女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扭曲。”“有些女人貪圖享受,用不正當手段瘋狂斂財。把賣淫作為致富捷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女性不懂法也是導致其犯罪的重要原因。”孫晶岩對女性犯罪的研究更多的是從社會學的角度解釋,而較少從人性善惡的角度研究;對女性犯罪的原因,關注更多的是外在的社會原因,而對女犯自身的道德倫理觀念因素關注較少。女性特殊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並不能視為女性犯罪的真正原因。她所分析的女性自身原因和外在社會原因其實是重複的。比如女性自身原因之三“思想意識的因素”、“女性把賣淫作為致富捷徑”其實和外在社會原因之三“西方外來文化的消極影響”、“西方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和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也乘虛而入。過去中國推崇窈窕淑女,以端莊典雅為美,現在不少青年女性將貞操看得一錢不值,一些人為了追求享樂甚至去賣淫”是一個問題,沒有必要分開闡釋。

孫晶岩長篇報告文學的結構並不是無懈可擊。《放飛的生命》按照時間順序記敘黎氏三兄弟的成長曆程,全書共分十二章。第一章“嶽麓山下,湘江之濱”記敘了黎氏三兄弟的出生和童年時代。第二章“戰火烽煙,流亡學校”描述了黎氏三兄弟的中學求學生活。第三章“不為良相,即為良醫”敘述了黎氏三兄弟的大學生活和對醫學的追求。第四章“兄弟之間,情同手足”中三兄弟相互支持,相互關愛,終成良醫。第五章“醫學境界,協和精神”記述建國十七年黎氏三兄弟對事業和學術的執著追求。第六章“山雨欲來,烈火真金”表現了黎氏三兄弟在“文革”期間的不幸遭遇和頑強掙紮。第七章“鳳凰涅槃,心靈絕唱”主要描寫新時期的黎鼇在學術上的追求和科研上取得的成就。第八章“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主要描寫新時期的黎鼇在生活上對家人、朋友、社會的關愛。第九章“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的第一節和第二節寫80歲的黎鼇在科研上的追求和對學生們的關懷,第三節到第七節表現黎介壽在新時期學術事業上的追求和取得的成果。第十章“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第一節寫黎氏三兄弟共同關注器官移植,第二節和第三節寫黎介壽,第四節到第六節寫黎磊石。第十一章“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第一到第九節寫黎磊石,第十節寫黎鼇慶祝燒傷研究所40歲生日。第十二章“江河同在,日月同輝”寫黎鼇去世的經過以及去世以後大家對他的追悼。縱觀全書,第一章到第八章時間順序明確,條理清楚,第九章到第十一章順序有點亂,條理不甚清楚。如果把第九章到第十一章這三章的內容合並成兩章,第九章著重寫新時期的黎介壽在事業學術上的追求以及生活中的性格、人品,第十章著重寫新時期的黎磊石在事業學術上的追求以及生活中的性格、人品,這樣全書的結構就比較合理,條理就會比較清楚。另外,作者在處理黎氏三兄弟的關係時,沒有把三人之間的關係理解為並列關係,而是以黎鼇為主,以黎介壽、黎磊石為次,甚至黎介壽、黎磊石兩人有作為黎鼇陪襯的嫌疑。作者對黎鼇寫得多,對黎介壽、黎磊石寫得相對較少。如果把黎氏三兄弟處理成平行關係,這部傳記可能會更加出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