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岩報告文學的語言總體風格是樸實中見豪放,她喜歡用對偶、排比的手法,但有時也會給人模式化和過分誇張的感覺。黎鼇逝世後,作者寫到:“噩耗傳來,天悲地慟,瓢潑大雨悲痛地傾撒下來,連天公也不願意好人黎鼇的英靈歸去。雨啊,你痛痛快快地下吧!天啊,你痛痛快快地哭吧!讓我們一齊安慰好人黎鼇的在天之靈吧!”這裏感情的放多於收,效果並不好。“望著丈夫的遺體,汪素娟想了很多很多”,“望著大哥的遺體,介壽和磊石想了很多很多”,“望著爸爸的遺體,她(指海蒂——引者注)想起了一幕幕往事”,“望著父親的遺體,黎海藍想了很多很多”,“望著父親的遺體,黎海濤想了很多很多”,“望著黎鼇的遺體,肖光夏想了很多很多”,“望著黎鼇的遺體,楊宗城想了很多很多”,“望著黎鼇的遺體,汪仕良想了很多很多”,“望著黎鼇的遺體,黃躍生想了很多很多”,“望著黎鼇的遺體,吳軍想了很多很多”……對於黎鼇的人格,作者如下總結:“對於弟弟,黎鼇是個稱職的兄長;對於妻子,黎鼇是個稱職的丈夫;對於兒女,黎鼇是個稱職的父親;對於同誌,黎鼇是個稱職的領導;對於病人,黎鼇是個稱職的醫生;對於弟子,黎鼇是個稱職的老師;對於燒傷研究所,黎鼇是個稱職的學術帶頭人。”以上兩處表述都稍顯單調和失真。
以上所說結構和語言上的遺憾,僅僅是孫晶岩報告文學中微小的不足,瑕不掩瑜,這並不妨礙孫晶岩成為一位令人敬佩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