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王小波雜文的藝術三維:自由、樂趣與理性(1)(1 / 2)

王小波雜文的藝術三維:自由、樂趣與理性

唐霖勇

在許多人眼裏,王小波是一位出色的小說家,殊不知他同時還是一個極具特色的雜文寫作者,雖然他自己並不看重雜文寫作,但隨手寫來的雜感還是充盈著思想的智慧,閃耀著理想的光芒。這不僅彰顯出王小波其人特立獨行的個性魅力,也流溢出王小波思想之自由的藝術才情。王小波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他自詡為“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這一獨特的思想個性,使他能始終如一地固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恪守著自己的人文情懷,以一個自由主義文化者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麵前。也正因此,雜文在王小波看來或許更能承載他作為知識分子的責任與良知,更能體現他作為思想者對於世事的態度,更能實現他作為一個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所期望感遇的那種理想境界——“思維的樂趣”。這或許也是王小波將生前唯一一本雜文集命名為《思維的樂趣》的重要原因。

雜文是針砭時弊、抨擊社會、關切民生的一種文體。對於許多身處體製內的當代中國作家而言,由於文藝生態環境的製約,作家們很難真正獲得自由表達與思維樂趣相互提升的審美感受。王小波卻是一個例外,他於1992年辭去教職,成為一個自由撰稿人,卸去體製的“盔甲”使他少了幾分約束,多了幾分自由,思想核心中的自由主義情愫自然容易無拘無束地宣泄出來,重構精神家園、恢複人文精神的願望也能夠得以暢快地表達與淋漓的釋放,從而享受精神的自在所帶來的“思維的樂趣”。這也使其雜文呈現出獨特的藝術特質。

一、“自由”:生命體認和思想訴求

王小波的雜文不論是形式措置的行文風格和話語表達,還是內容指向和精神內核,都貫穿著自由主義思想。正因此,他的雜文才形成了行文自如、自由灑脫的風格,以及頗具鋒芒的辨析言辭,並可以真正體現對現實生活和曆史事件頗有深意、獨立獨行的思考。

王小波的“自由”訴求深刻地影響了他的小說和散文創作,成為他文學創作的基點。當然他的雜文也概莫能外。他的小說不是在已有的理論框架內論辯,亦缺乏“科學的依據”,“也沒有教條的支持”,相比之下,他的雜文是立足於自身生活體驗和文化思考的,更多從瑣碎的事件中展現的人生思索,凸顯他自由、超脫的特質。正如李銀河所說的,有人認為我們這樣的社會,隻出理論家、權威理論的闡釋者和意識形態專家,不出思想家,而在我看來,小波是一個例外,他是一位自由思想家。自由人文主義的立場貫穿在他的整個人格和思想之中,這種訴求首先就是站在自由主義立場上對自由思想的訴求與表達。對此,王小波自己也從不掩飾。他在《知識分子的不幸》一文中講道:“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我對信念的看法是:人活在世上,自會形成信念。對我本人來說,學習自然科學、閱讀文學作品、看人文科學的書籍,乃至旅行、戀愛,無不有助於形成我的信念,構造我的價值觀。一種學問、一本書,假如不對我的價值觀發生作用(姑不論其大小,我要求它是有作用的),就不值得一學,不值得一看。”這正體現了作者對自足主義立場的堅守,對自由思想的訴求和表達,並體會著這種快樂。王小波的雜文隨筆在反對人身依附、探討民主問題上也是以呼喚個人獨立意識的覺醒和倡導個人尊嚴的建立為特征的。在作者看來,自己就是“沉默的大多數”裏的一個,自從進入學校,就開始接受了傳統的話語教育,人身依附也由此開始,“人隻要爭得了論是非的權力,他已經不戰而勝了”。從自己的生活中,他體會到“沉默的大多數”是古往今來最大的“弱勢群體”。在話語的影響下,個人的主體性被消蝕,其日常表達也就成為話語體製的一種附庸,為了生存而交納的一筆“話語捐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