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7年,晉穆帝司馬聃年屆十五,皇太後褚蒜子為其舉行了冠禮,將政權交還於他,自己退居後宮,自此少問世事。
於是,此時健康城中輔政王司馬昱已死,謝氏掌權:謝奕為西中郎將,監司、冀、並三州事;謝萬為豫州刺史,右軍將軍。時,謝氏權傾朝野,風光無限。
而東晉初年曾叱吒風雲的王氏,雖有過‘王與馬(司馬氏)共天下’的輝煌,但此時已沒落多年,政治和軍事上都沒有傑出的人才繼承家業。隻有一個王羲之以文采橫溢,書法卓絕而聲聞朝野,但亦非治國之才。
至於大司馬、大將軍桓溫則屯兵荊州,倚重兵遙掌大權,與謝氏共主晉室,但聲威猶在謝氏之上。
轉眼間,公元358年仲夏,建康城!
謝氏大宅內室中,已生病多日的謝奕臉色蠟黃地躺在病床上,原本銳利的眼神絲毫無神,渾身上下散著濃重的藥味,一點也沒有了昔日儒雅而脫俗的風度。
他的身旁是一位中年的女子,正是他的妻子王氏,正自黯然垂淚,顯然謝奕已經時日無多。
忽然,房門吱嘎一聲突然響了,一個約三十餘歲、瘦臉長眉的儒士闊步而入,急道:“大哥,大哥,出大事了!”
謝奕猛然一驚,急掙紮而起。嘶聲道:“三弟,出什麼事了?”
謝萬見兄長掙紮坐起,忙上前扶住,焦慮道:“大哥,剛剛得到的消息,龍飛於鄴城稱帝了!”
謝奕猛吃了一驚,那蠟黃地臉色更見晦澀。猛然咳嗽起來:“咳……咳……咳……,亂、亂臣賊子。人人得、得而誅之!”
謝萬心中苦笑,隻道:“兄長,那冉閔和龍飛雖名義上是我晉室臣子,卻從沒有正眼看過我們。如果龍飛雄據中原,兵強馬壯,雖已稱帝,如之奈何?”
謝奕喘著粗氣道:“不、不行。隨我、入宮,奏請陛下討、討伐此賊!”
謝萬陡然吃了一驚道:“大哥,你如今病重至斯,如何成行?小弟已經集結了群臣在宮門外準備見駕,大哥隻需交待一下意見,小弟等自當遵從!”
王氏也在一旁落淚苦勸道:“夫君,你病成這個樣子了,還操心什麼國事。不如讓叔叔處理好了!”
“不、不行,來、來人,更衣,我、我要上朝!”謝奕臉色固執,隻是堅持。
謝萬無奈,隻好讓侍女幫謝奕更了衣。勉強整理了一下容顏,便抱病上車,直奔內宮。
謝奕、謝萬來到宮門外,彙集了群臣,便叩響景陽鍾,求見穆帝司馬聃。
司馬聃此時年僅十六歲,正是好玩的年紀,資質平平的他將國事大部分都交於了桓溫、謝奕、謝尚等人,整日裏遊山玩水,好不自在。
這時。司馬聃正在宮庭中和幾個宮女、宦官鬥蟋蟀。突然聽報謝奕等集群臣求見,司馬聃雖然很不高興。但也不敢怠慢這些大臣,隻好道:“知道了,讓他們去議事殿中等著朕,朕馬上便到!”
當下宦官便出宮領謝奕等至議事殿侯著,一連等了半個多時辰,玩得興起的司馬聃這才姍姍來遲!
一進殿,司馬聃便看見了滿臉病容的謝奕,吃驚道:“謝卿如此病重,怎麼還來向見朕?”
“陛下!”謝奕在謝萬的攙扶下嘶聲道:“陛下可知道龍飛已於中原稱帝的消息?”
“朕知道了!”司馬聃一臉不以為然地道:“朕本就管不了他,他愛稱帝就稱好了!”
群臣大驚,不知道司馬聃竟是這般想法。想及褚蒜子一代女流之輩,卻穩操朝政多年地睿智和沉穩,不禁個個搖頭苦笑。
謝奕也是心中一涼,急得眼淚都快流下來了:“陛、陛下怎能這般說!?這、這天下誰不知我、我晉室方是華夏正統,陛下才、才是真龍天子!如、如今龍飛自立為帝,乃、乃是大逆之輩,請、請陛下下令討之,以正綱、綱紀!咳咳……”
“要打仗?”司馬聃頓時一腦門子汗,想起來自己外祖父死的淒慘,卻時將頭搖得撥浪鼓似地:“不可,不可!龍飛乃虎狼之輩,麾下雄兵百萬,萬不可等閑視之。昔年朕祖父北伐,於代陂大敗,這前車之鑒未遠,怎能再犯!?”
“陛下!”謝奕掙紮著跪在地上,苦苦相勸道:“正、正因為龍飛虎狼之輩,野、野心勃勃,我、我等若不伐之,他、他日必來圖我!請、請陛下三思!”
朝臣向以謝奕為,此時忙一起跪下,齊聲道:“謝陛下大起義兵,討伐逆賊!”
司馬聃頓時沒了主意,抓耳撓腮半天,苦無良策,便道:“諸卿不要逼朕,要不,等朕問問母後,再做定奪!”
謝奕知道褚蒜子為人一向穩重,不喜爭戰,若請示褚蒜子必然駁回北伐的請求,便堅持道:“陛下,太、太後已經歸、歸政於您,常、常言道:後、後宮不得幹政,請陛下自、自斷之!”
“請陛下自斷之!”諸臣也一齊力勸。
司馬聃被群臣逼得沒辦法了,隻好道:“好了,好了,你們要打仗就打好了,謝卿,此事便交由你負責好了!”
“臣領、領命!”謝奕大喜,正要拜謝,忽然一口氣沒上來,撲的一聲便倒在地上。
眾臣嚇得魂飛魄散,謝萬正是猛撲上去。扶起謝奕,大叫道:“大哥,大哥,你怎麼了!?你不要嚇我啊!”
謝奕氣若遊絲,強撐著晦暗的雙目,艱難地道:“我、我大概是不、不成了,北、北伐之事就、交、交給你了!”
言罷。謝奕突然大叫一聲:“北――伐――!”頭顱一偏,氣息頓絕。
“大人――!”群臣頓時哭作一團。朝堂上一片哀聲。
司馬聃頓時傻了眼,他從沒有見過死人,立時隻覺得渾身上下直冒冷氣,有些打顫地道:“諸、諸卿,謝卿突然病逝,北伐之事不、不如暫緩吧?”
“啟稟陛下!”謝萬突然抹了抹眼角地淚水,揚聲道:“兄長臨終前將北伐大任交由微臣。微臣必當不負所願!臣奏請陛下讓臣既承兄長之誌,領兵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