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九章 一牆之隔(3 / 3)

“你……還愛著她?”

他搖頭,望著她的眼眸深處鄭重地搖頭。

“我,愛你——在我發現你喜歡我的時候;在我極力想逃避你熾熱眼神的時候;在我不斷地告訴自己,你鍾察海隻是我整個布局裏的一顆棋子的時候;在你從昏迷中醒來,用以身相許來報恩的表情看著我的時候;甚至更早一些,在我初次見到被人挾持在刀下的你時……我便……愛上你。

“你是那種讓人無法忽略的女子,不拘禮數,隨性而為。在你全然坦白的眼神下,我根本無法逃避。我無數次地後悔把你拉到這場戰局中,可消滅噶爾丹的計劃到最後已經是箭在弦上,由不得我了——在這場棋局我,我也不過是一顆被人差遣的棋子,身不由己。”

“——這點我證明!後來康熙爺命令你前往準噶爾部的旨意,都是我從旁監督逼著他下的。”一隻手跟海海爾糾纏,保綬騰出一隻手來拉扯鍾察海,“看在我坦白從寬的分上,能不能幫我個忙——把這畜生給弄走?”

敢稱呼海海爾為畜生?

這回不需要鍾察海下令,海海爾直接幫她報了仇。空曠的園子盡頭,隻聽見保綬不時地發出慘叫聲。

相比較,他們之間卻是靜得出奇。

“今天,你真的說了好多哦!”

她忽然一句呢喃,驚醒了費揚古,他似把一輩子的話都在這一天給說盡了。

“也是,若你執意不嫁,我的命就算交到康熙爺手裏,以後想跟你說這些,怕也沒了機會。”

“你這是在怨我?”

“不。”

他是在怨自己,錯失了與她僅有的緣分,“鍾察海,我等了你三年,整整三年。你絕對無法想象,苦苦守著一間空屋子,苦苦等待著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回來的女人,苦苦期待著一段根本不知道結局的姻緣……是種什麼樣的刑罰?

“保綬總是勸我,要我別再執著下去,或許你已經跟準噶爾部的什麼人成了親,或許你都已經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妞,或許你根本就不想再見到我——可我放不下。我寧可享受著苦等你的刑罰,我都無法放下你,這大概就是長生天對我最大的懲罰了。”

他似在自言自語地說著心事,鍾察海卻在心裏暗道:海海爾,給我好好教訓那個殺千刀的保綬——敢勸費揚古忘記我,你當真是活膩味了!

“好吧,你說得已經夠多了,輪到我說了。”

他好生聽著。

鍾察海清了清嗓子,坐到那倒了半邊的牆根底下,“我曾在大漠拜訪過端靜,想必她也跟你說了。可她一定沒有告訴你,我和她之間打了一個賭……”

“你們……打賭?”是賭他嗎?

兩個曾為愛上同一個男人的女人打賭,自然是為了那個中間人。

“我跟她賭,你會不會為了放棄你固有的性情,做一次衝動的決定——你曾經默默忍受和端靜分離的苦痛,如果今天你依然可以默默忍受我和你分道揚鑣的結果,我為什麼還要為了你而努力拋開三年前讓我必須離開你的心結?”

她所賭的隻是他的一次執著。

“結果呢?”他很想知道,“你賭我會為了你放棄所有,甚至違抗康熙爺,她賭我不會,對嗎?”

他還真了解他愛過的兩個女人啊!

“我此番請旨,求康熙爺完成他的金口玉言,那麼這場賭約——你和端靜,誰贏誰輸?”

鍾察海並不答他,卻道:“在我父汗病重之際,他曾問過我一個問題,他問我,如果我是噶爾丹,我是可以征服整個大漠的溫薩佛,我會選擇讓我心愛的女人恨我一輩子,還是放棄成佛?

“我無法回答他,我不是溫薩佛,我也不是噶爾丹,我更不了解我父汗對我阿媽到底藏著多深的感情——不久之後,他帶著這個沒有答案的疑問離世。其實我知道,當他對這個問題產生疑問的時候,他就已經選擇了答案。答案就是,他對他曾經的選擇後悔了。

“也許真的是因為我是噶爾丹的女兒,我的骨子裏流著噶爾丹的血吧!我和他一樣,固執、倔強,固執地堅持理想,倔強地不肯放棄,然我也和噶爾丹一樣,我們至死都放不下那個至愛的人。”

所以,在她前往大漠去見端靜,在她和她打這個賭的時候——

“我和端靜誰贏誰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贏了。”

她深沉地望了他一眼,將一直佩在腰間的彎刀放在他的身畔,那裏也放著同樣一把圓月彎刀。

今夜,終究是滿月之期。

—全書完—

“尋情記”係列還有——

南唐後主李煜和小長老江正的故事,請看——《醉年書》;

康熙朝末年九子奪嫡的故事,請看——《何夫子》;

東漢長公主和硬脖子縣令的故事,請看——《公主嫁》;

明成祖朱棣和寧夏慶王爺的故事,請看——《孫將兒》。

後記 史書有雲

董鄂·費揚古——

用時髦的話說,此人絕對是型男一位。

董鄂·費揚古比董鄂妃小六歲,曆史記載他承襲了姐姐辦事認真、為人謙和、追求完美的性格。

因為父親死得早,年僅十三歲的費揚古就承襲了父親的三等伯爵位。相比那些每天隻知道逛八大胡同、遛鳥的八旗子弟,十三歲的費揚古就懂得約束自己。據曆史記載,在姐姐最得寵的時候,他也不敢有任何放縱自己的言行,抓緊時間學習文韜武略,為將來建功立業奠定基礎。

在平定三藩之亂時,才二十幾歲的董鄂·費揚古被派到安親王嶽樂帳下效力,因戰功卓著被授予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這麼年輕當這麼大的官,康熙可不是糊塗帝王,可見這位年輕的爵爺絕對是有實力的。

在防禦噶爾丹的戰役中,康熙三次親征,第一次親征時,費揚古是做撫遠大將軍裕親王(就是書中保綬的爹)的副手。到了康熙第二次親征,他已經接替裕親王做了撫遠大將軍。在後來的戰局中,費揚古的確發揮了大將軍的作用,狠擊了噶爾丹主力,董鄂·費揚古因此被康熙大帝封為一等公爵。

董鄂·費揚古不是憑借外戚的身份,而是憑借自己的功績而躋身於清朝政壇,他是中國曆史上名標青史的極少數外戚人物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一位名垂青史的政治軍事人物,我找遍了資料,卻沒有有關他夫人的記錄。於是,我想——

該是我杜撰的時間了。

鍾察海——

噶爾丹確實有個女兒叫鍾察海,在噶爾丹死後,他的部下帶著噶爾丹這個女兒和其餘殘部歸降大清。我借用了這個名字寫了女主角,曆史上噶爾丹的女兒不可能被費揚古利用得那麼徹底的。

在這裏順便一提,書中所寫,噶爾丹殺了老婆阿努的祖父,侵占和碩特部鄂齊爾圖汗部不是杜撰,而是史實。噶爾丹的這位夫人阿努也的確是在康熙第二次親征中,被清軍所殺。

噶爾丹——

如果費揚古是型男,他就是位戰神。

根據蒙藏文史資料記載,噶爾丹是被指定的呼圖克圖的轉世靈童。

傳聞,溫薩呼圖克圖對噶爾丹的母親玉姆夫人許諾,他死後將在她的懷裏轉世,在溫薩呼圖克圖去世後的第二年玉姆夫人就生下噶爾丹。因此,人們認定噶爾丹是溫薩呼圖克圖的轉世。噶爾丹在十三歲時被認定為溫薩佛,即第四世溫薩呼圖克圖,被迎請到西藏拉薩,在五世達賴喇嘛門下學佛。

同樣是十三歲開始政治生涯,長生天注定了費揚古將成為噶爾丹的殺星。

後來由於準噶爾發生內訌,噶爾丹的哥哥憎格被殺,其母親請噶爾丹回準噶爾。從此,噶爾丹開始了他一生的征戰。

他僅用短短的八年便統一了天山南北,五世達賴賜予噶爾丹“丹津博碩克圖汗”的稱號。是他,恢複建立了準噶爾汗國。

噶爾丹的願望是締造一個如成吉思汗時期那樣不依附於任何政治勢力的統一蒙古帝國。可惜,他的對手是千古一帝康熙爺,加之後期準噶爾部內部分裂,最終注定了他的失敗。

和碩端靜公主——

如果你投胎做康熙的女兒,你會恨自己還不如胎死腹中算了。

書中康熙跟鍾察海說的那番話不是我編出來的,而是確切的曆史記載。

康熙為了北方的防務,的確把自己的女兒全都嫁到了遙遠的蒙古。

書中提及的和碩端靜公主是康熙的第五個女兒,可上頭有三個夭折了,加之長公主是康熙的養女,所以她排行老三,也是第三個嫁到大漠的。

頭一個嫁到蒙古的,書中已經提及,她不是康熙的親生女,是康熙收養的唯一一位公主——康熙帝之弟恭親王長女。這位長公主自幼撫養於宮中,康熙二十九年被封為和碩純禧公主,嫁給蒙古科爾沁部台吉班第。

不要以為康熙是那種舍不得親生女兒,專門拿宗室女子充數的人。康熙生了二十個女兒,可活到成年的隻有八位公主,其餘全部夭折,這八個活下來的女兒中有六個嫁給了蒙古各部。按照她們的年紀推算,在康熙三十六年,平定準噶爾以前,康熙所有成年的女兒全部嫁到了蒙古的漠南、漠北。

經過三百多年的發展,今天的蒙古大漠繁榮程度尚且如此。更何況三百多年前的大漠,其荒僻程度恐怕不是長於皇宮內院裏的金枝玉葉可以忍受的。據說,嫁到喀喇沁部的那位公主被自己的丈夫一腳踹死了,康熙因此將殺死自己女兒的凶手捆到了京城刑部大牢——敢殺皇帝的女兒,不愧是蠻子。

據我分析,那些夭折的小公主是因為估摸到自己長大後要嫁到那麼偏遠荒僻的地方,心一橫——咱死了算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