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當你擰鬆水龍頭時要注意節水,當你按開電器時要注意節電……待續
2011年8月30日:豐富美麗的人生與社會,將從人人去豐富和美麗地去改變自己人生的一切去開始,因為,隻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才能幫助解決環保問題,所以,我們要把處理好天與人之關係問題,提高到倫理道理的高標準上來,加以評斷每位地球公民之素質高低。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之優點是,更多地要求人們考慮社會問題,非常重視現實的人生,千百年來,文化一直把人視為,與天地同等之高度,十分講究人精神品味,但現今社會,這一點幾乎偏離了軌道,走向了偏離,原因是這種好的信仰,已經偏離了基礎,長期的失誤,使人們變成過於現實,超現實主義思潮患難,心靈找不準方向,又不願繼承學習,信仰自然喪失,表現在行為上則急功近利,隻顧眼前利益。一個正常的自然人,自然而然就存在樸素唯物主義,而想要進入較專業規範之,真正的唯物主義者範疇,就必須通過努力學習,克苦訓練,具備了高尚之思想品質,崇高之奉獻精神後方能達到,而在共產主義社會,人人都能具備這些素質。現在有些人為什麼不願提共產主義這個詞,仿佛共產主義已走到了頭似的,其實這都是受文化大革命及蘇聯解體之危害,因為這兩點的確對人們造成了傷害,其實,共產主義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無比豐富之社會,是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是和諧美麗的世界,但現在有的人因為想象不出輪廓,認為那時生活水平不會超過當下,而我認為恰好相反,那個時候人們之生活水平不知要比現在高多少倍,不知要比現在幸福多少倍。文化之方向,是俠義文化與廣義文化之具體分工,是深義文化內核心價值前進方向之科學的方法論與實踐,是俠義文化與廣義文化必須遵循之方向,是各專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之和諧文化,是共產主義之終極理想王國,故我們要未雨綢繆。中西結合,以中為主,和諧與主義等齊頭並進之發展方向,機器人代替了人的體力勞作,人隻從事腦力勞動,人們除了生活,還要選擇與堅持愛與清正廉潔之方向,這就是未來文化之方向之一,如果有此信仰,就要堅持。待續
2011年8月29日:由於60年內,人類有很多矛盾需要處理好,任務繁重,尤其迫切的是全球氣候問題,環境保護問題及資源短缺問題,這些問題若得不到有效緩和,60年後,環境問題將會進入,不可逆性之惡性循環階段,介時人類將無法治理,將會與恐龍命運一樣的,逐漸走向滅亡,由此,現在的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在人與自然關係中,是不是要改變一下什麼呢?比如改變一下思維,習慣,方式方法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等,這樣我們就是盡了責任,那麼,現在的人們,人與人之間到底要比拚什麼,才是最重要呢?是比奉獻還是比索取,是比有錢還是比責任,是比吃好喝好玩好享受好還是比文化提高,如果都隻知道,都隻羨慕,一味地比拚吃穿享受,比拚誰更高級有錢,或比拚誰的官級大小,而不比拚環保,社會與大自然將進入惡性循環。假如我們都認為,人與人之間,不分貴賤,無論幹什麼工作,是吃好還是吃壞,是穿好還是穿壞,無論吃什麼穿什麼都一樣,隻要每天是快樂的,就是幸福人生,都認為我們應該首先要比拚,誰的品質,精神,思想與行為情操更好,更高,其次是誰的物質文明更豐富,把物質放其次,把比精神放第一,並且認為,這樣的人生和社會才算豐富與美麗,那麼,我們的人生和社會,就是豐富和美麗的(人生與社會)。
2011年8月28日:地球與人類在人們一日三餐糧食之需求下,顯得壓力過大,因為生產一噸糧食至少需要多少300公斤化肥,還需數升農藥及一二個勞力數月之艱辛勞動,假如我們的科學技術已足夠發達,首先解決或減少人體的體能能量消耗數量,大量減少了人類對糧食之消耗與依賴,那麼,人類的主要消耗將集中在衣,住,行和文化與精神需求等方麵上,這無疑極大地減輕了地球與人類之生存壓力,環境問題也將很容易扭轉過來,人類才有可能大踏步前進,請看現在,人類為了一日數餐之飲食,消磨了多少時間與精力,有的人甚至一生呆在家庭裏為此忙碌著,且稱之為家庭主婦和主男,這難道是科學的人生與世界嗎?並且人類平均每天每個人要花五個小時左右時間來買油鹽柴米,還要花費大量的能量與水把它燒成飯菜才能享用,如果人類之科技能夠改變這種趨勢,人們把節省下來的五個小時左右之時間與能量節省下來,用在學習,科技進步與文學藝術等方麵,這將是人類多麼大之財富與進步呀!另外,傳統的與現在滲透著生物技術之飲食結構與習慣,很容易使人生病與衰退,最少使人的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這都是一種落後的生存方式與浪費各種資源,那麼,人們在未來,是否能找到一種基因技術,來解決上述之一切問題呢?能否生產出一種基因密碼技術,來解決人們每一天或二天,隻飲食一餐飯而不改變原來之狀況,甚至比從前一日數餐效果更好,人的精力更充沛呢?再假如該技術可以減少人類睡眠時間,使全人類每個人平均每天節省五個小時睡眠時間,且不改變原來之狀況,甚至比從前一日睡眠八個小時效果更好,人的精力更充沛,使人們又把節省下來的五個小時左右之睡眠時間,用在學習,科技進步與文學藝術等方麵,這又將是人類多麼大之財富與進步呀!然而現在的技術至多隻能做到,一可減少一點少生病多延壽,二可節省少量可再生資源,這種水平,針對未來人類迫切之上述需求來說,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