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若弼哭的悲傷,楊堅也不禁動容,眼眶紅腫,屏去了所有的人後,淚水便流落了下來。
片刻楊堅說道,四弟啊,想不到我們兄弟三人,還是長孫兄弟走得最早啊。人死不能複生,我們就擦幹眼淚,好好地送他一程吧,免得他在黃泉路上走得不安心。
賀若弼抬起頭迷茫地望著楊堅,他發現楊堅臉色滄桑,歲月的痕跡讓楊堅更加老態龍鍾。皇後的死訊讓楊堅更加心力交瘁,賀若弼也不禁心生憐憫。賀若弼望著楊堅,眼神熟悉而又陌生。
兩人默默地對立著,寂然無語,近在咫尺,心卻相隔千裏,那麼遙遠。
不多久,啟民可汗派使者前來吊唁長孫晟,並且給楊堅遞上了國書:
大隋皇帝憐養百姓,赤心歸服,或南入長城,或住白道。染幹如枯木重起枝葉,枯骨重生皮肉,千世萬世,長與大隋典羊、馬也。大隋聖人莫緣可汗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聖人可汗。今是大日,願聖人可汗千歲萬歲常如今日也。
楊堅想到這滿是感激卑躬之國書,心情大為舒暢。聖人可汗,這表明啟民可汗已經誠心歸服。楊堅不由得對長孫晟充滿感激,所有的一切都是長孫晟苦心經營的結果。楊堅激動不僅僅因為這個,而是因為他終於有了交代,對一個人有了交代。
涼風習習,楊堅一個人靜悄悄地來到了孝陵祭拜宇文邕,楊堅刻意顯得很是隱秘。楊堅鄭重地焚香祭祀,神色凝重,莊嚴肅穆。楊堅的內心如翻江倒海般洶湧,心如刀絞般疼痛,站在這裏,楊堅強烈的愧疚感湧上心頭,隨著一聲歎息,楊堅緩緩地說道:
大哥,臣弟自從當了皇帝之後,便沒有一直來探望您。每到祭日,我都會在宮中為您祭拜。臣弟知道,你一定在上天詛咒著朕,不錯,朕實在對不住你,朕有時想想也對不住自己,朕也在心底不止一次譴責自己。但是走上這條路便沒有了回頭路。無論朕有多大的豐功偉績,走到這裏,朕永遠是罪人。在你麵前朕永遠慚愧不已。這是突厥可汗給臣弟的奏疏,並且已經派了使者前來長安講和。突厥已經徹底降服了大隋,二十年間,我們收複中原,統一江南,降服突厥。少年的夢想和誓言,我們終於實現了理想。聖人可汗,臣弟認為你這才是當之無愧的。臣弟今天就讓你知道這一切。
楊堅將啟民可汗的奏疏在宇文邕的陵前焚燒。一陣風吹來,隨風搖曳。
烏雲漫天翻卷,暴雨匍然傾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