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悲涼晚景(4)(1 / 1)

驪山腳下,楊堅老態龍鍾地躺在溫泉裏,身邊摟抱著一個年輕的女子。楊堅似乎進入了睡夢之中,在夢中楊堅依稀夢見了伽羅,伽羅神秘地向自己微笑著,若隱若現,楊堅一直緊緊追隨著,當觸摸到伽羅,正欲摟抱住伽羅時,伽羅卻不見了。楊堅向前一步卻看見了萬丈深淵。

皇後!楊堅不由得大吼一聲,一下子驚醒了過來。

那女子顯然也是受到了驚嚇,驚恐地望著楊堅。

皇上,您沒事吧。那女子怯怯地問道。.

楊堅深籲一口氣,好久才緩過神來。愛妃啊,朕又嚇著你了。

陛下對皇後的感情真可謂是情真意切,讓臣妾十分感動。

這女子便是陳國夫人,乃陳叔寶之胞妹也。楊堅自從伽羅病逝後加上年歲大,整日的神情恍惚。楊素便物色了幾名貌美的女子陪侍在楊堅左右。

沒有了伽羅的束縛,楊堅終於得以解脫,在年輕貌美的肉體上恣意發泄,壓抑的欲火終於得以發泄。心中的苦楚也得以暫時解脫。楊堅不由得沉浸在溫柔鄉裏。

可是每當歡愉過後,楊堅又重新感到了空虛寂寥。自己苦苦追尋的快樂,難道就是那短暫的春宵一刻地快樂?誰能給朕帶來真正的安慰?

楊堅也終於領悟自己在百花叢中苦苦尋覓的仍然是獨孤皇後的影子,可惜沒有一個女人能夠填補獨孤皇後逝世給楊堅留下的巨大的痛苦。近五十年的朝夕相伴,相濡以沫的感情是不會頃刻之間便能有人彌補的。楊堅在姿色無雙的女人身上流連,心中的苦悶仍得不到解脫,身體卻漸漸虛弱不堪。

楊堅的身體每況愈下,楊廣也憂心忡忡。更讓楊廣憂心的是楊堅沉浸在佛道的祥瑞之中不能自拔。不斷地向天下頒發舍利,長安建舍利塔安放舍利時,楊堅居然不顧年邁執珽立於大興殿,親自迎請。和沙門三百六十七人同唱梵唄,焚香禮拜,親率百官素食齋戒,同奉法事。在楊堅的帶動下,整個大隋似乎都沉浸在佛教的虔誠氛圍中,感受著佛地神聖。

楊廣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父皇沉溺其中,讓天下陷入無端地對佛道的崇拜之中,他決定喚醒父皇的意識。但是楊廣不敢公開勸說父皇,冥思苦想他終於想起了一招妙計。

不久陳叔寶上了一份奏疏,卻隻是短短的一首詩而已: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太平無以報,願上東封書。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太子楊廣的率領下百官紛紛奏疏,請求東封泰山,以彰功績,以顯太平。楊廣早已令牛弘等人創定了封禪禮儀。

楊堅的內心喜滋滋地,卻又矛盾不已。或許任何人都覺察不出楊堅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當初平定江南時楊堅斷然拒絕封禪。不是他不想這麼做,而是因為楊堅知道自己得天下雖說沒有經過太大的血雨腥風,可是自己卻大開殺戮,殺了宇文皇室所有的子孫,自己的內心也在隱隱不安。自己虔誠拜佛就是為了救贖自己,祈求上蒼原諒自己的過錯。

但是現在楊堅的心境變了,楊堅也感覺自己也快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想一想自己的這一生也算是功德圓滿,收複了江南,讓華夏大地歸於一統,降服了突厥,讓突厥人稱其為聖人可汗,自己的功德足以前往泰山祈禱蒼天。

楊堅召來太子楊廣,便道;“阿麼啊,朕隻不過平定了江南,天下雖說太平,但百姓也時有饑荒,豈能以薄德而封泰山,以虛言欺瞞上蒼。”

“父皇,此言差矣。父皇的功績早已極天際地,平定江南,統一四海,結束了華夏三百餘年的分裂,其功績足以和秦始皇相提並論;父皇縱橫捭闔,擊潰了大隋強大的敵人突厥,讓突厥心悅誠服地尊稱聖人可汗,也足以媲美漢武帝。父皇,這些功績難道不應該讓上天知道,讓華夏的列祖列宗知道嗎?兒臣認為父皇應該封禪泰山,告慰先祖。”

楊堅沉默不語。

“父皇,這不但是兒臣個人的心願,更是百官和天下子民的願望,還望父皇三思。”

楊堅又沉默半晌終於開口道:當年平定陳國的時候,朝野上下也奏請朕前往泰山封禪,朕拒絕了。

父皇,如今已經今非昔比,畢竟現在突厥已經歸附了大隋,聖人可汗的名號可是前無古人。

楊堅內心不免有些觸動。

父皇,兒臣聽說皇祖父和皇祖母也在泰山相識,兒臣認為父皇即使不去泰山封禪,也應該去泰山祭奠一下他們。

楊廣這句話說到了楊堅的心坎上,但楊堅仍有些猶豫:

好吧,但是茲事體大,朕何德以堪之,朕雖然做了一些事,但是怎能和秦皇漢武相媲美。朕的過錯還是無以彌補的。

父皇,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還望父皇不要拂了百官和天下百姓的一片苦心。

朕可以去泰山,但是不以封禪的名義,當以東巡泰山,致祭泰山。沿途不得滋擾百姓。

楊堅終於下了決心前往泰山。他要給自己一個總結,也算是對生命最後的洗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