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了解過敏性疾病嗎
小王今年20歲,是大學二年級學生,每年春天他的麵部、脖子、手腕等處就會瘙癢、發紅,抓撓後皮膚出現大小不等連成片的疙瘩,特別難受,他就怕過春天。今年連成片的疙瘩被抓破後感到疼痛,他就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對花粉和柳絮過敏造成的。
李女士已經30歲了,但她從來都不敢吃蝦蟹之類的海產品,因為隻要一吃海產品,她渾身就會起連成片的疙瘩,奇癢難受,嚴重時還會出現心慌氣短、胸悶。有一次還出現了暈厥,幸虧到醫院治療及時,醫生說這叫“過敏性休克”,告訴她,由於對海產品過敏,她以後可能終身不能吃海產品了。
提到過敏,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曆過或見到過。在春天,當鮮花盛開的時候;在清晨,當遇到冷空氣的時候,有人會頻繁打噴嚏、流清涕。朋友聚會,免不了飲兩杯酒,但有些人身上會起一些米粒樣的小紅疙瘩,老百姓稱“酒痱子”。其實這些現象都是過敏造成的。為什麼有些人會出現這些情況呢?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自身免疫係統,它是人體抵禦病原菌侵犯的最重要的保衛係統。當我們接觸到某種物質,或使用了某種藥物時,若造成免疫係統的功能失調,引起了正常皮膚、髒器組織的不良反應,出現一係列的症狀,這就是過敏性疾病。其實,過敏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年齡階段,而且過敏很容易反複發作。以花粉過敏者為例,當第一次吸入花粉時,花粉通過鼻部進入體內並激發身體的免疫係統功能。此時,免疫係統判斷花粉為危險因素,並產生少量抗體加以對抗。如果下一次又吸入花粉,以及在此後每次吸入花粉時,身體就記住了這個“外來侵入者”,體內的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就會產生大量的抗體來抵抗。此時,皮膚、鼻部、眼睛、咽喉部以及肺部的細胞受到刺激後會釋放出一種叫做組胺的物質,從而引起一係列的過敏症狀,如皮疹、瘙癢、流涕、打噴嚏、眼睛發癢、咳嗽等過敏反應。
2.你知道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嗎
2005年6月28日,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共同發起了對抗過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議,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旨在通過增強全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共同來預防過敏性疾病。其目的是提高人們對過敏性疾病(變態反應性疾病)的知曉度,重視和預防過敏性疾病。過敏性疾病的迅速增多,與長期生活的環境和生活的方式有關。西方學者發現,過敏性疾病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高於發展中國家,城市高於鄉村,汙染地區高於非汙染地區;在發展中國家,過敏的增多與城市化生活方式相關,農村孩子較少患過敏性疾病;在城市,家庭條件好的子女比低薪階層的子女更容易患過敏性疾病。世界變態反應組織曾對30個國家進行過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國家的總人口中,22%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結膜炎、濕疹及食物過敏、藥物過敏等。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1.5億哮喘患者,並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50%的成年人和至少80%的兒童,是由過敏因素引起的(如花粉)。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如不經治療,25%~38%將發展為哮喘,最終形成長年哮喘、肺氣腫、肺心病等。世界衛生組織同時估計,全球每年超過18萬人死於哮喘。近30年來,全球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至少增加了3倍,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預計在今後的20年內,工業化國家50%的人口將染上過敏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把過敏性疾病列為21世紀重點研究和預防的疾病之一,因此對過敏性疾病的防治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重任。
3.免疫是怎麼回事
提到過敏性疾病,就不能不提到“免疫”這個詞。很早以前,人們就注意到這樣的現象:在烈性傳染病(即瘟疫,如天花、傷寒、白喉等)流行期間,那些感染了傳染病後痊愈的人,往往不會再次感染同樣的疾病,因為在他們體內已產生了對這種傳染病的抵抗力,因而可以由他們來護理病人,最初的免疫概念也由此而起。免疫即“免除瘟疫”的意思,是指身體對傳染因子的再次感染產生的抵抗力,抵抗力的強弱可以用免疫力來表達。所謂傳染因子指的是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這就使得免疫與微生物學密切相關,使人們認為免疫僅僅指身體對感染的防禦功能,而且免疫對身體都是有利的。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免疫也有了新的認識,認為上述的早期概念並不能確切反映免疫的本質,因為人們發現與傳染病無關的過敏反應、器官移植排斥、腫瘤的發生發展、不育、衰老等,實際上都與免疫有關。所以現代的免疫概念應該是指身體識別“自身”和“異己”的活動,就是一種區分“敵我”的活動。“異己”可以是侵入體內的微生物、輸血不慎而進入的血型不符的他人血液、移植體內的器官、不同於機體正常成分的腫瘤細胞等,這些能刺激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所有的“異物”,統稱為“抗原”。
機體的免疫功能,首先是區分自身和異己成分,然後通過免疫過程,最終表現為對異己成分(抗原)的排斥。這種排斥所造成的後果,許多對機體是有利的,如抵抗感染等;但有些則對機體有害,如發生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疾病等。所以過去認為免疫對機體都是有利的概念是不全麵的。
4.免疫反應與變態反應有什麼不同
免疫反應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來識別異己和排斥異己,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的抗原物質,免疫係統還對人體自身所產生的非正常細胞和腫瘤細胞等起到平衡作用,以維持人體的健康狀態。而變態反應是一種病理狀態,醫學上把過敏反應稱為變態反應,是機體對某些抗原初次接觸後,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發生的一種以機體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為主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多伴有炎症反應和組織損傷。這種變態反應也叫超敏反應。一般來說,免疫係統的功能主要表現為三方麵,即防禦、穩定及免疫監視作用,這些功能一旦失調,即產生免疫病理反應。當自我穩定功能過高時,常見的病如:由A組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由結締組織病變引起的紅斑狼瘡病等。這是變態反應的一種,也叫自身免疫性疾病。當防禦保護功能過高時出現的變態反應,就是常見的過敏反應。當自身免疫出現缺陷,免疫反應過低,則會得免疫缺陷綜合征,比如“大名鼎鼎”的艾滋病,就是CD4+細胞被破壞而導致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免疫監視功能過低時,則會造成體內的腫瘤細胞活躍,而發生腫瘤。所以,我們日常遇到的皮膚過敏,如皮膚瘙癢、紅腫,其實就是一種變態反應。
5.變態反應有哪些類型
變態反應是指機體由於某種抗原物質的再次刺激所發生的一種異常的、極其強烈的有害反應。這種反應常招致嚴重的組織損傷和功能紊亂。能引起變態反應的物質稱為變應原或過敏原。這種過敏原可以是異種動物的血清、血細胞,也可以是細菌、病毒、寄生蟲、藥物、花粉等。過敏原進入體內的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和黏膜。引起的過敏反應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