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楔子(1 / 3)

四月的威尼斯,遊人如織。

雷雅托橋橫跨於大運河上,剛朵拉小船在運河中往返,接送著一撥又一撥的旅者。常年暴曬在威尼斯的豔陽下,船夫們精壯的四肢大多被曬得黝黑,他們站在船尾,戴著各色草帽,搖著船槳引吭高歌,原生態的意大利民間小曲兒就回蕩在兩岸色彩鮮豔的建築之間。

岸上、橋上的遊客們走走停停,時不時舉起相機,記錄著這座浪漫水城的風情,太陽也未停下腳步,緩緩西移,拉長了人們的影子。

岸邊商店前的餐桌旁,一名年輕的女人捧著本書,安靜地閱讀著。

女人長得很美,皮膚白皙而晶瑩剔透,鼻梁高挺,眼眸呈現出淡淡的茶色,若是不經意地一眼掃過去,會誤以為她是本地人,可仔細打量,就能發現這張臉更多地呈現著亞洲特征。事實上,這是個有著四分之一英國血統的亞洲姑娘。

她在商店門口的餐桌旁坐了很久,從中午開始,直到日落黃昏。

比她更早來到這裏的一位攝影師,金發碧眼,身材修長,站在距離她十米遠的河岸邊。他的相機用三腳架支撐著,鏡頭對準了雷雅托橋,也無意間將那年輕女人的身影納入其中。

正是如此,他才注意到了她。

華燈初上時,遊客明顯少了,原本擁擠的雷雅托橋上漸漸安靜。

光線昏暗,已經不適合看書,那女人終於放下了手中的書本,端起桌上的一杯檸檬酒,小綴了一口,又淡淡地掃了一眼水麵上的景致。待她將酒杯放回桌上,拿起書打算起身時,年輕的攝影師已經拋下了三腳架上的相機,朝著她疾步走去。

攝影師用美國口音的英語與她打招呼:“嗨,你好,我……我是一名攝影師。”

年輕女子的眼神有些迷茫,呆了半晌,目光才聚焦到眼前這位男子身上,她左右顧盼了一陣才拿指尖點了點自己:“我?”

“是的,這位女士,我在跟你打招呼。”攝影師微微笑。

年輕女子禮貌地笑了笑,重新坐回椅子中,也用英語答話:“你好。”

那位攝影師很有紳士風度,在征得她同意後,才在她的對麵落座。

“我在這裏拍照,從日出到日落,一整天了。”男人指了指身後不遠處的攝像機,“我看到你整個下午都在這兒。”

年輕女子輕輕聳肩,微微偏了偏頭:“是的。”淡淡笑著,等著他的下文。

“我的相機裏有了你的照片,而這些照片可能被刊登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但我得征得你的同意。”攝影師切入了主題。

年輕女子聽了,顯得有些驚訝:“美國《國家地理》?很棒的雜誌。”頓了頓,又道,“我知道,你們為了拍出一張滿意的照片,需要靜靜地守候在某個景點,十幾甚至二十多個小時,我當然不能吝嗇於自己的肖像權而毀了你一整天的心血。”流暢的英語,英式發音。

那位攝影師似乎是鬆了一口氣,表達了謝意後,走到商店中點了一杯紅酒,又返回來。

夜幕籠罩下的威尼斯褪去了喧囂,星光與燈光倒映在河水中,熠熠生輝。

喝紅酒的時候,攝影師的眼睛掃過那女人手中的書,他從事攝影許多年,習慣性地去觀察周邊的事物,然而這本書封麵上的幾個字方方正正,結構複雜,明顯不是英文,他沒能看懂。書麵上還有一個造型別致的瓷製花瓶,瓶身上有彩釉的花紋。

“這是哪裏的瓷器?”攝影師好奇詢問。

她原本看著運河發呆,聽得詢問,轉過頭來,又是用那一臉迷茫的神情問他:“什麼?”

攝影師用手點了點她書本上的圖案,重複了一遍剛才的問題。

她的目光隨著他的指點低頭看手旁的書,看到他的手正點著封麵的花瓶,不由一笑:“哦,這是中國的瓷製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