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回笑容很大,露出了一口貝齒,讓這個笑容顯得陽光燦爛,而她的眼睛彎彎的,像一抹月牙,不等他開口,便自顧自介紹:“中國的國名都與瓷器掛鉤,中國的瓷器很有意思,種類繁多、魅力紛呈。”
攝影師又指著她書本封麵的幾個結構複雜的文字:“你認識中文?所以,你來自這個瓷器的故鄉?”
“是的。”她答。
她之前還一副懶洋洋的模樣,跟他聊起中國的瓷器,眼中的茫然一掃而空,這時候,她的眼睛就顯得很靈動:“不同地域,不同朝代,瓷器顯現著不同的特色。南方的白瓷,北方的青瓷,唐代的青花,宋元明清的顏色瓷、彩繪瓷……”
興許是因為他聊起了她感興趣的事物,她像老朋友一樣跟他侃侃而談,談天說地,之後又將話題拉到了他的攝影。
“很多遊人都隻是把美麗的景色當做一片幕布,與風景合個影就走了,這樣根本無法品味到景色的真正美好,美景如美酒,需要慢慢品,就像你這樣。”攝影師拿起自己的紅酒杯,輕輕地晃了晃。
“我能看看你的作品嗎?”年輕女人問。
“當然可以。”攝影師從三腳架上取下了相機,走回女人麵前,大方地遞給她。
她翻著一頁頁照片,發現每一張照片之間幾乎沒有差別,翻了近乎三十多張,才感受到光與影的變化,不由地問:“你拍了多少張?”
攝影師微微笑了:“估計有一千張吧。”
年輕女人覺得不可思議:“這麼多!”她倒回去看,看到了最近拍的幾張照片,黃昏中的河畔,有她,周圍的遊人一直在流動,隻有她保持原有的姿勢,沒怎麼動過。
“我的老師是《國家地理》雜誌的特約攝影師,他教會我一種新的照片處理方法,時間也像一位旅客,我得把它們捕捉到照片中,從清晨到黃昏,最後從這近千張照片中挑選出合適的部分,融入時間母版,白天和黑夜就全都融合在同一張照片裏了。”攝影師說完這些,觀察著女人的眼睛,擔心自己說得過於專業,她理解不了。
“如此一來,隻有像建築物一樣未曾挪動的我會在照片中留下清晰的麵目,而其他旅者都會成為模糊而流動的背景,所以,你隻征求了我的肖像權是嗎?”
“的確如此。”攝影師回答。
漂亮,有情調,還很聰明,攝影師心想。
她仿佛忽然想到了什麼,唇角的弧度再次彎起,貝齒輕輕咬著下唇,露出些少女的靦腆來,又帶著幾分雀躍:“我給你看看我朋友拍的照片,我出門前特意將他的作品存入了手機。”說著,她從包包裏掏出了自己的手機,點開相冊,遞給他看,“你可以往後翻,有很多的。”
得到了她的允許,攝影師翻看著她相冊裏的照片。
每一張照片的背景都美得令人窒息,有的是碧海藍天,有的是深綠色的植物園,還有的是名勝古跡,可極致的景色完全沒能掩蓋住這些畫麵的主體——眼前這位美麗的女子。
她站在高原的勁風中,發絲亂舞。
她赤腳走在沙灘邊,低著頭沉思。
她在龐貝古城腳下,發愣出神。
攝影師翻了幾張照片,發現眼前的女子正托著腮,用微微期待的目光看著他,像是等待著他的點評。
“很專業。”攝影師的稱讚是發自內心的。
得到了肯定,年輕女子笑了。她一直知道,那個人的攝影技術很棒,但是能夠得到美國《地理雜誌》攝影師的親口稱讚,她還是為他感到高興。
“看得出來,這位攝影者很愛你。”攝影師繼續翻著照片,每一張都要停頓至少十秒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