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八一大早,蘇媛搭乘十輪卡,捎帶著許多過年貨回城去了,等上午開過職工大會,分了紅,吃過企業的團年飯,下午全家人乘班車回城。
蘇媛曾對李尚說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話,李尚當時認為這話有問題,臨近年關才豁然明白這話有點道理。在企業管理會議上提出全體職工年底增發一個月的工資。當年還沒所謂獎金的說法,李尚的理由是新年賀禮。又提出對各企業評出的“五好職工”,也送一份新年賀禮。但是,中層以上幹部不得參加評“五好”。所謂“五好”就是如今的“先進”和“模範”。
社辦企業和大隊企業因為僧多粥少,人均分紅額隻有50塊錢左右,石峽六隊的分紅額十分可觀。六隊企業效益好得很,而且塘底食堂和小岩招待所收益頗豐,按小孩減半分紅的規定,李尚家按三人來算,每人有四千二百多元,加上公社企業和大隊企業的分紅和年底雙薪,現金要抱一萬三千塊左右,樂得夏荷合不攏嘴。
自從蘇媛來到觀景台後,受到她的潛移默化,李尚也變了很多-----盡管他自己不承認。在當年政治掛帥大搞鬥私批修的大環境下,拿出這大一筆集體財富分紅,決策者要承擔很大的政治風險。盡管取之於民還之於民天天掛在嘴裏,寫在報紙上,那都是口號!
這事放在以往,李尚都是在企管會上說一下,沒有不同意見便實施,他這次的作法是召開各企業中層以上的會議,表決通過後,再書麵請示公社黨委,召開黨委會議決定。
職工大會開得很短,隻有李尚一個人講了話。無非是總結成績找出差距提出新一年的要求而已。石峽六隊的分紅在表彰先進後,也拿到大會上進行。現金都用大紅的紙條捆在鈔票上,在紙條上寫好戶主姓名。觀景台的戶主按李尚的要求,寫的是夏荷,隊上家庭人口多的近三萬,少的也有四千多。
鈔票用兩隻新竹筐裝著,竹筐上還貼著大紅喜字,抬竹筐的扁擔中間也纏上了紅紙條,四位石峽六隊的社員滿麵紅光喜氣洋洋的抬著竹筐上台後,把一紮紮鈔票碼在台上架好的門板上。全場一片歡呼,掌聲雷動。李尚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這不是炫富,是要把這事傳揚開來,激起全青龍社員的幹勁,全心身的投入到大幹社會主義的事業中去。
在宣布石峽六隊分紅開始後,李尚走到台下,找了個最靠後的邊遠角落站著。六隊老隊長熊學近站在門板旁邊,企業運輸隊長兼六隊會計張國成坐在舞台左側的大桌子後,六隊出納王玉忠立在門板前,六隊社員各家戶主按順序在左邊排隊,到會計桌前簽字,張國成高聲唱名報金額,王玉忠拿起鈔票交給熊學近,雙手捧給鈔票的主人。
羨慕的目光盯著台上,全體起立鼓掌,也不知是誰最先唱起歌來,反正是一人唱眾人合,深情由衷的歌聲響徹雲宵,傳得很遠——
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
......
等到退場時,人們又唱起歌來,邊走邊唱——
我們走在大路上,
意氣風發鬥誌昂揚,
偉大的黨領導革命的隊伍,
披荊斬棘奔向前方。
向前進,向前進,
向著勝利的前方!
......
戲院的前牆上,醒目的分紅喜報已經貼了出來,退場出來的人們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一批人看完走了,另一批人又擠成一大堆——
“怎麼沒咱李主任的名字?”
“那不是咱夏姐的名字!你真忘事,咱李主任和咱夏姐不是神仙愛侶?”
''哦!對頭哈!怎麼名字排在中間靠後,應該排在第一名嘛。''
''啥話!這第一名有二萬九千多塊呢!咱夏姐名下隻有萬多塊,好家夥呀!這才來的知青小妹兒,也有四千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