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3 / 3)

雞連生存都沒有,哪來的金蛋呢。窮人也許真是窮瘋了,為了發財太貪心。

在企業管理中,變革是必要的,但是變革一定不能連公司的核心都改變,因為變革的最終目的是使企業能擁有持續的競爭優勢,從而能在劇烈而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實現永續經營。

一分鍾提醒:

變革要先確定變革目標,回答“在哪些方麵變,變成怎樣”的問題。在變之前一定要記住:先是生存,為了更好地生存,才進行變革。

67

薄利多銷

訂出一份合理的價格

在定價上,價格低是能獲得顧客的青睞,但利潤太低,也會影響企業的高效和利潤。

20世紀50年代,美國食品大王吉諾·鮑洛奇建的重慶公司開始起步了。

那時,鮑洛奇手中緊握著中國炒麵這張王牌,原因是他看中了炒麵在市場中的強勁勢頭,他投入了全部的資金,不斷地仰仗中國炒麵以0.59美元一罐的高價格源源不斷地創造出驚人的利潤,迅速地壯大了重慶公司的資本實力。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吉諾也因此而一舉成名。事實證明,鮑洛奇選擇了走高利潤型銷售的道路是正確的,當然,顧客也不是傻子,高價的策略要行得通,不動點腦筋是不行的。

鮑洛奇知道,把顧客當作純粹理性的購買者來做的決策完全站不住腳,顧客在購買行為中更多地還是盲目的、即時的,他們微妙的購物心理常常會接受錯誤的引誘,這可是企業手中的一張王牌。

一般地,顧客總是認為產品的價格是與它的質量成正比的,因此,在沒有明顯區別的情況下,他們會挑選價格更高一些的產品,因為質量可能會更好一些。這就給了鮑洛奇絕好的機會,出於這一點,他想出了很多辦法,從各方麵施予顧客這樣一種印象,就是將成本並不那麼高的中國食品看成是精美的高檔食品,以此提高價格來銷售。

由於重慶公司的宣傳工作很出色,產品又確實有自己的特色,顧客購買之後並不以為貴,倒認為重慶公司的中國食品就該值那麼多錢,於是,鮑洛奇的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得到了較高的心理價格,這是他訂價術的最成功之處。

任何一位顧客,他在購買商品時,心目中都有一個自己評定的價格,認為該種產品值多少錢,這樣的心理價格就是顧客們衡量產品貴賤的標準。

鮑洛奇認為,賺大錢的人都是在顧客的心理價格上動過腦筋的人,如果能夠讓成本並不太高的產品在顧客心目中得到很高的心理價格,何愁賺不到錢呢?顧客的心理價格不是憑空而生的,而是他們根據自己對產品的印象、產品的知名度以及自己的經驗來進行評估確定的。許多名牌貨能夠賣到普通產品價格的兩三倍,就是因為產品的知名度對顧客心理產生了很強的影響,由此可見心理價格是多麼的重要。

在新產品剛進入市場的時候,消費者沒有任何思想準備,也不知道這種產品究竟值多少錢。誠然,這時有許多人出於好奇心理進行購買。但這段時間,消費者完全處於措手不及的混亂之中,企業占據了主動地位,它的定價往往會成為以後消費者製訂同類產品心理價格的基礎。

平庸的企業主隻知道“薄利多銷”,希望趕快讓新產品在市場中站住腳,而這正好錯過了立業良機,所以,盡管人人都知道新產品能賺錢,卻很少有人知道新產品賺錢的奧妙,甚至有很多人因為盲目追求新產品的原因而遭到了破產的厄運。

在現代社會,廣告對於消費的影響非常大,每個消費者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廣告的影響,鮑洛奇始終認為,廣告是能夠增加產品價值的,他在廣告上花的工夫很少有人能比得上,通過手法新穎的宣傳,鮑洛奇成功地讓中國食品進入高檔食品的行列,為他實施高價銷售策略打下了基礎。

在他看來,生產者盡自己最大努力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並以它所能達到的最高價格出售,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為了實現盡可能高的利潤,他們自然會用些手段,這也是不足為奇的。何況,消費者的需要是多層次的,他們不僅需要優質的產品,更需要心理上的滿足,生產者從交易中賺了錢,顧客得到了自己所喜愛的產品,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雙方各得其所,這是最公平不過的交易了。

鮑洛奇不愧是一位高明的企業家,他知道人們不僅需要他的產品,也需要心理上的自豪與滿足,而他自己所需要的隻是金錢。因此,他拿走了金錢,而將成就感與滿足感留給了顧客,雙方皆大歡喜。

鮑洛奇的這種解釋,猛然一聽似乎有些強詞奪理,但誰又能否認這其中的道理呢?顧客也是人,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需求。生產者的任務不就是滿足顧客的需求嗎?

一件商品,它的定價十分的講究。高價也好,低價也好,一不小心,就會影響商品的銷售。因而,怎樣製訂最有利的價格,用它打開局麵,促進銷售,這在很多企業中都被視為秘密。

一分鍾提醒:

產品定價也是一種銷售技巧之一,產品定價的高低,

決定產品的市場走勢,並非低價就能暢銷,也不是高價就有高利潤,一定要與產品的定位及顧客的需求度結合,定一個合理的價格。

68

不信任員工的任何建議

對員工的新想法該肯定的一定要肯定

對員工不信任可以表現為對他們的新想法不予肯定,或說些不讚成的話。不信任常常通過具體做法而不是言辭表現出來,不信任是日常生活中所常有的事,對員工所造成的痛苦不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很難被人覺察到。

人們為不信任付出很高代價。不信任的直接後果是聽不到團體中的創造性意見,它甚至可能降低公司的生產能力。一旦消除不信任,工作就會明顯改觀。

在把不信任轉變為支持的過程中,管理者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請問,誰更有可能說“請認真點好嗎?”到底是老板還是下屬?在大多數公司裏麵,老板更有可能說這種話。

部屬們通常隻是用躲避或抵製作為對不信任的報答。另外一些人則把這種不信任一級一級往下傳。由於害怕上司的懲罰,有人就不信任自己的下屬人員。許多會議都因不信任而敗興。人們相會時的精力差不多都用於維護自己的尊嚴,修飾自我,或以不信任回報不信任。在這種情況下,不受信任的人是不會盡自己的努力去考慮問題或去冒風險的。克服不信任、否定態度和僵局的辦法是:

(1)承認和尊重員工提出來的每一個想法。

(2)不加挑剔地傾聽意見,把每個想法都寫在圖表上。

(3)鼓勵與會的每個人都提意見——不隻是地位較高的人。

(4)促使大家敢想敢幹,不因某種條件限製而停滯。

(5)不要因為某種條件的限製而放棄任何可能性。等到開拓出充滿希望的方向之後,再考慮這種限製。

關鍵是始終抱讚成態度,它能使員工們致力於解決問題,並使之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公司的經營成果。隻有做到這些,目前花在不信任和回報不信任上的巨大精力,才可能被各方麵用來發明新產品、解決新問題和采用新方法,並用以做出周全的決定。如果能使工作擺脫不信任,生產能力就會有驚人的提高。

一分鍾提醒:

試著對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始終抱讚成態度,你將發現很多真正有用的建議會受益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