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從深潛器出潛的最深記錄,是中國和法國潛水員,在1980年10月22日,在地中海創造的,深度是206米。至於,人體能承受的最大壓力究竟有多大,現在還是一個謎。

我看見了海洋誕生的地方

1912年,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他在床上養病,他發現大西洋兩岸形狀非常相似,即非溯大陸西岸與南美大陸東岸十分吻合I後來,經過研究,它們的地質構造、古生物、古氣候也非常一致,他認為在二三億年以前,地球上隻有一塊古老的陸地,後來分裂漂移開了。

60年代,一些科學家認為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是正確的,並進一步認識到,地下的岩漿從裂縫中不斷地湧出,冷凝以後就是新地殼,因此科學家認為海嶺是新大洋地殼誕生的地方。以後繼續上升的岩漿,又把先形成的地殼,以每年幾厘米的速度推向兩邊。當擴張的海洋地殼遇到大陸地殼,就俯衝到它的下麵,這裏就形成了海溝。

為了證實這個理論的正確與否,於1974年7月,美國在亞速爾群島西南,對北大西洋海嶺進行了考察。

早晨,太陽照射在“阿爾文”號深潛器上,駕駛員傑克等3名深潛人員,迅速進入“阿爾文”號的球形艙,然後關上艙蓋,用無線電話請示:“我艙蓋已關好。聲波發射器和水下電話都打開了,請允許下潛。”母船上指揮員:“可以下潛。”“阿爾文”號深潛器漸漸地沉入水中,艙內光線迅速變暗,溫度也漸漸變低。不到一刻鍾,大海已一片漆黑,他們打開3個小燈照明。

揚聲器傳來指揮員的聲音:“阿爾文,你下沉得很好,你已下沉到365米深處,祝你好運!”“阿爾文”號順利地下沉著。

突然,一道道微弱的亮光,像一串串珍珠,在幽深的黑暗中閃耀。3位深潛員欣賞著海洋浮遊生物,為裝點龍宮發出的綺麗光亮。

揚聲器又傳來指揮員的聲音:“阿爾文,建議你們轉向180度,向目標接近。”

傑克:“阿爾文明白。”於是將深潛器,轉了個180度,調了個頭,朝目標斜著下潛。

坐在左邊的巴拉爾看著深度表,已指到1830米。“阿爾文”號要去的目標是,大西洋海嶺中,金星火山與冥王星火山間的一個凹地。現在距凹地還不到900米了。

“阿爾文”號朝目標下潛著。當下潛到2438米深時,深潛器外的燈光,自動攝像機,水下聲納係統,各種資料記錄器全都啟動開始工作。

聲納回波顯示器指示出,深潛器距海底隻有200米了,與兩壁相距460米。為了減慢下沉速度,他們拋掉230多千克重物。“阿爾文”號處於懸浮狀態。

傑克向指揮員請示:“我們打算著底。”指揮員同意後,“阿爾文”號緩緩地向海底接近著,50米、40米、30米、20米、15米、14米,巴拉爾德和吉姆把臉貼在舷窗上看著,巴拉爾德喊著:“看見了,我看見海底了!”吉姆在地圖上標出深潛器位置,離目標還有45米。

“阿爾文”號終於安全著底。他們采集了熔岩樣品。向目標緩緩駛去,他們眼前出現了奇景:一排排整齊的“管道”裏,緩慢地流出高溫的岩漿,遇水冷凝,形成了一排排的“管道”,而裏麵的岩漿仍緩慢地向外流動。再往前,一座座高4米左右,寬6~9米的館岩堆出現了,溶岩像從地下被擠出來,從培岩堆頂向周圍散開。原來新海洋地殼就是在海嶺中誕生的。

“阿爾文”號在海底裂穀中行駛,不停地拍攝著海底地貌,“阿爾文”號不知不覺中鑽進了一條和它一樣寬窄的裂縫中,兩壁伸出鋸齒形的岩塊,使它進退兩難。

傑克遇到險情仍很沉著,他憑著熟練的駕駛技術,一會兒微微向前,一會兒又慢慢地後退,一會兒輕輕地左右搖晃,經過一個半小時的努力,終子走出了這個危險的裂縫。當“阿爾文”號橫過裂穀四陷中心的山脊時,無意中發現了一條幾厘米寬的裂縫,顯然,這裏是岩漿將要湧出的地方,也就是新的海洋地殼將要誕生的地方。

“阿爾文”號到達了凹地中心,這裏水深2778米,他們看到了海底誕生的地方,采集了熔岩樣品,對海底地貌拍了照,對海底堆積物和礦床的形成進行了考察,他們已經完成了這次考察任務,經請示後上浮。

馬裏亞納海溝探險

海洋最深處,是太平洋西部的馬裏亞納海溝,這是一條長達2500多千米海溝,最深處是11034米。

長斯以來,人們總想弄清海樣的秘密和地球的許多秘密,最深的馬裏亞納海溝當然隱藏著更多的秘密。由於它實在太深,厚厚的海水阻擋著人類對它的了解,每下潛10米就要增加一個大氣壓,然而,馬裏亞納海溝的水深是11034米,也就是說深潛器,在每平方厘米的麵積上,就要承受11噸水的壓力,如果深潛器某處有一點薄弱的地方,裏麵的人和深潛器都將被壓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