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的波浪
沙皇彼得大帝剛登上皇帝寶座,就派海軍準將色令,帶領一支航海探險隊,到北太平洋進行探險活動,以便擴大沙皇的領地。
在當時,人們並不知道,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是否相連,有人說亞美大陸是相連的,有人說它們是不相連的,這個問題成了當時學者們長期爭論不休的問題,因為沒人到那裏去過。
1725年春,由白令準將領導的探險隊出發了,當他們航行到西伯利亞的北太平洋沿岸時,他們看到了新奇的景色,西伯利亞是一片冰天雪地,而北太平洋卻是煙波浩瀚的大海。在堪察加半島,發現了不凍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還發現亞洲大陸和北美大陸不相連,由海峽隔開。
白令的這一發現,使爭論已久的懸案,終於有了結果,人們為了慶賀他的發現,把海峽命名為白令海峽。
1741年白令再次奉令出海探險,由於水果蔬菜短缺,在途中有人患了壞血病,這病在當時會造成死亡,對遠洋海員是一個極大的威脅,十分可怕。
白令準將深知這種病的厲害,立刻命令返航。當船航行到阿留申群島的海域時,忽然狂風大作,白令的船在洶湧的波峰浪穀間漂浮,隨時都有沉沒的危險。得壞血病的人又增加了,還有個隊員已被奪去了生命,白令也被折騰得筋疲力盡。
正當危急關頭,突然有人發現前方出現了島嶼。人們立刻精神振作起來,白令下令船朝島嶼駛去。船駛近島嶼一看,這裏風浪更大,沒有合適的地方可以停船。不得以,白令隻得下令,在山岩下拋錨,可是風浪竟連著兩次把錨繩扯斷,船失去錨的控製,在風浪中漂浮,突然一個大浪,船被舉到浪尖上,船上的人覺得這一下可完蛋啦,非葬身海底不可!可是,船又輕輕地落了下來。這裏沒有狂風的吼叫,也沒有驚濤的轟鳴,原來巨浪把船高高地舉起,越過礁石,又輕輕地放到一個風平浪靜的小海灣裏。
是波浪救了他們的命。探險隊員們在這裏進行了休整。可惜白令卻死在這裏。
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航海探險家,把白令去世的小島命名為白令島,把周圍這一群島嶼,命名為“科曼多爾群離”,這個名字俄文中是海軍準將的意思,把白令海峽與阿留申群島之間的海域命名為白令海。當你打開世界地圖時,在北太平洋地區,會看到這些名字,這個救命的波浪幫助你記住了這些名字,以及它們名稱的來源。
下海比登天還難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類已乘著宇宙飛船在太空遨遊,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於1969年飛到了距地球38萬千米的月球上,並安全地返回地球。
可是地球的海洋,平均深度隻有3700米,最深處是太平洋上的馬裏亞納海溝,也隻有11034米。就是這麼一點距離,人類也很難到達,看起來晶瑩透明的藍色海水,把海洋牢牢的封鎖住,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因此人們對深海的了解,還不如對月球了解多。
顯然是海水的壓力,對人類起了阻礙作用,我們站在齊胸深的海水中,就會感到呼吸有點困難,越潛得深,海水對人的壓力就越大,下潛深度每增加10米,人體就要多承受一個大氣壓。
人們不用任何設備,靠屏住呼吸裸潛,一般可以下潛到水下20~30米,然後浮出水麵換氣。潛水運動員能潛得更深,但無法在水下停留,都要回到水麵換氣。
為了探索海洋的奧秘,為了在水下作業,人們製造出一種水中呼吸器具水肺,潛水員就可以穿著遊泳服,戴上麵罩和水肺,在水中像魚那樣遨遊了,可以在水下長時間的作業了。
可是當潛水員下潛超過40米時,怪事出現了:潛水員顯得特別興奮多話,無故地自己傻笑,顯得驚慌憂慮,有的還會出現幻覺和麻醉性昏迷,分不清上和下,往往會向更深的地方遊去。這種現象,人們稱它為深部麻醉。深部麻醉又阻止了人類對海洋的了解。
經科學家査明,這種奇怪而危險的深部麻醉現象,是由於空氣中的氦氣,滲入潛水員體內,對神經細胞產生了仰製作用而引起的,因此人們稱這種現象為“氮麻醉”。
既然是氮氣在作怪,應該把氮氣除去,用不產生麻醉的氣體來代替。人們都在尋找這種氣體。
1962年12月瑞士潛水員凱勒,研製了一種秘密氣體作了下潛305米的潛水表演。英國記者斯莫爾陪同他一起表演。他倆穿著帶有秘密氣體的潛水服,乘著潛水鍾下潛。潛水鍾內裝著電視攝像機。他們在305米處停下,凱勒走出潛水鍾,把英國和瑞士國旗放在海底。
斯莫爾因潛水服的呼吸器出了毛病,他不能呼吸潛水服中的秘密氣體,隻得呼吸潛水鍾內的空氣,不一會,他就失去了知覺。水上指揮人員從電視中看到這種情況,就通知凱勒返回潛水鍾去救斯莫爾。當他回到鍾內時,秘密氣體用完了,隻得呼吸鍾內的普通空氣。在30個大氣壓下,呼吸普通空氣,他得了氮麻醉,凱勒開始痙攣。
指揮人員立即下令把潛水鍾提上來,把他們送進減壓艙。結果斯莫爾死了,凱勒蘇醒過來了。
原來凱勒的秘密氣體,卻是氦氧混合氣體。氦氧混合氣體,使潛水深度有了新突破,可是在下潛180米以上的深度時,會出現身體疲勞、發抖、嘔吐,想睡等症狀,當下潛到400米左右時會發生神經錯亂,這是一種高壓神經症,這是由氦引起的過度興奮。人們於是想到在氦氧混合氣中,加入一些氮氣以抵消高壓神經症。結果真的消除了高壓神經症,使潛水模擬深度達到650米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