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地鼠王國探奇

非洲東部的索馬裏,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等地這,有一種社會性很強的裸地鼠。它們長年生活在地下挖掘的洞穴中,不到地麵上來。

裸地鼠模樣很怪,身上無毛,皮膚粉紅色,長滿了皺褶,顯得皮肉鬆弛。它的四胺爪子上長著堅硬的趾甲,後腿屈曲,爪子能向後翻轉,特別適於扒土打洞。由於長年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洞穴中,眼睛幾乎看不見東西,視力已經退化,但它的眼睛能感受到震動,如地麵傳來的腳步聲。它有非常靈敏的嗅覺。

裸地鼠有兩隻長而彎的門牙,用它可以挖洞和掘食,如門牙折斷,隻要過幾天就會長成原來的樣子。

一窩裸地鼠,一般有100隻左右,有的能多到800多隻。一窩中由一個女王統治著,其餘的雌鼠、雄鼠都是工鼠。每一窩裸地鼠,隻有女王生兒育女,每胎約生仔20隻,幼仔靠女王哺乳,4個星期以後,就由工鼠們喂養。

工鼠們的任務繁重,負責打洞,尋找食物,清理洞內衛生,供奉女王,照料幼鼠和保衛禦敵等。

女王是裸地鼠群中的權威,無論找到什麼食物,總是請女王吃第一口。女王身體比工鼠大,它經常在洞內巡視,其它工鼠都低頭屈身,任鼠王從自己身上踏過去。女王在巡視中,對雌鼠檢査特別嚴格,每個雌鼠都要給女王一個禮節性的吻,就是鼻子碰鼻子。

科學家認為,畢是女王科思親吻#機會,把自己分泌的,能影響性成熟的激素給予雌鼠,控製它們成熟。

女王親吻時,如果發現某個雌鼠成熟了,就立即把它咬死,免得以後同自己爭奪王位。隻有女王死亡,或失蹤,由於失去限製發育的激素,其它雌鼠開始迅速成熟,身體也迅速長大。雌鼠們開始為爭奪王位互相鬥打、殘殺,王位爭奪戰有時能持續幾個月,直到出現一個能控製鼠群的女王為止。

在這段沒有女王統治的時間裏,鼠群處於無政府狀態,誰也不丟打洞和尋找食物,直到新女王出現後,一切才恢複正常。

裸地鼠的洞很長,能長達1000米,有的洞距地表很淺隻有10~20厘米,但它與地下幾十厘米深處的洞穴相通。

裸地鼠是以植物的地下塊苤或球根為食,每次它們挖到植物的塊莖或球根,並不把它全運走,總是隻取它的一部分,留下的部分還能繼續生長,這樣就能不斷地獲得食物。裸地鼠挖到食物以後,一部分工鼠把食物運回,另一部分工鼠又開挖新地道,繼續尋找食物。

裸地鼠除女王以外,無論雌鼠還是雄鼠都是工鼠,但它們也有分工,大部分工鼠是挖洞尋找食物,年輕的工鼠負責清理洞穴中衛生,搬運食物,年富力強的工鼠,擔任警衛洞口,人們曾看到,一條蛇爬進鼠洞,就被兩隻警衛鼠咬死。有時兩群鼠洞挖通時,也會發生戰鬥,警衛鼠總是衝在前邊。

鴨嘴獸

它有一張鴨子嘴,嘴裏沒有牙齒,全身披著濃密如同獸類般的褐色毛,有一條海狸式的尾巴,生著四隻腳,前腳上有蹼膜,便於遊水,人們叫它鴨嘴獸。鴨嘴獸屬於哪一類動物呢?

人們發現鴨嘴獸有乳腺(但沒有乳房和乳頭)用乳汁哺育幼仔,身體表麵有毛,這些是哺乳動物的特征。

但鴨嘴獸又是卵生,在爬行時它們的腹部常貼近地麵,這些又是爬行動物的特征。這表明鴉嘴獸是由爬行動物,進化到哺乳類的最原始的動物。於是,把它劃到單孔目的鴨嘴獸科。

鴨嘴獸喜歡生活在千淨的溪水和湖水中,身長45厘米左右,尾巴扁平寬闊,遊泳時用它掌握方向,帶蹼的腳用來劃水,在水中遊泳靈活自如,但在陸上爬行,行動顯得有點遲緩。鴨嘴獸多在早晨和傍晚出來尋食,昆蟲、蚯蚓、蝸牛、蠕蟲、小蝦,眭類和小魚都是它的食物,其它時間多在洞裏休息。鴨嘴獸的洞穴多在岸邊,洞長約18米,洞裏還有分叉。母鴨嘴獸孵卵和喂養幼仔時,總是仰躺著,這樣可以給卵保暖,給幼仔喂奶時也是仰躺著,由於沒有乳頭,乳腺分泌的乳汁就聚在凹處,小鴨嘴獸就來取食。

人們發現鴨嘴獸潛入水中捕食時,把眼睛、鼻孔和耳朵都閉上,隻張著嘴,不要以為它是碰到什麼可吃的就吃。其實才不是呢,原來在鴨嘴獸的皮下和粘液腺上,有十分敏感的電傳感器官。小魚、小蝦、眭、蟲等產生的生物電脈衝,很容易被鴨嘴獸所測出,並被它捕獲。

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特有動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上的河湖中。由於鴨嘴獸的生殖孔和排泄孔都開口在返殖腔,和外界隻有一今孔相通,單孔目就是這樣來的。

長頸鹿

長頸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從頭頂到地麵高達6米,肩高約3米,身長可達470厘米,尾長約80厘米,體重約1800千克。長頸鹿頭小,頭頂生著一對長約8厘米,帶茸毛的鈍形短角。嘴裏的舌頭很長厘米,能卷住樹上的樹葉,它頸長,身軀短小,並從肩到臀向下傾斜。全身毛色棕黃,上麵長滿形狀,大小不同的黑褐色網紋。

頸鹿懷孕期長達14、15個月,每胎產一仔,剛初生的小長頸處就有1米多高,體重約50千克。一落地就掙紮著站立起來,就能奔跑。

長頸鹿主要分布在非洲熱帶稀樹草原上,常常幾隻一小群,幾十隻一大群,與斑馬,駝鳥,羚羊等在一起活動。

長頸鹿的噴―聽覺十分靈敏,它的四條長腿健壯有力,跑得很快,時速可達60千米。當長頸鹿發現有危險時,就把尾巴向上伸起來,向同伴們報警,然後逃跑。在熱帶稀樹草原上,草深樹高,往往擋住一般動物的視線,而長頸鹿身材高大,視野廣闊,能較早的看到猛獸的行蹤,爭長頸鹿發現敵情逃跑,與它們在一起的斑馬、羚羊、鴕鳥也就知道情況不妙,立即逃走。

在熱帶稀樹草原上,長頸鹿以樹的嫩枝和樹葉為食,在自然界發生食物短缺時,一些脖子長的長頸鹿能吃到高處的樹葉,就生存上來,而脖子短的吃不到高處的樹葉,就會餓死而被淘汰。

長頸鹿不僅頸長,舌頭也長,吃食時,先用舌頭把樹枝葉卷到嘴裏,然後把頭一甩,就把樹葉捋下來吃。它們身體所需的水分,主要從嫩枝和樹葉中獲得,可以幾個月不喝水,十分耐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