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夜無眠(1 / 1)

丹丹家在村子最西頭,單門獨戶,一口彎嘴塘將她家與村子隔開。丹丹家的房子是去年建的,三間,紅磚青瓦,室內用石灰抹得平整光滑——這是她爸爸媽媽近十年在外打工的結晶。一走進房子,丹丹就覺得到處都散發著爸爸媽媽的體味,因此丹丹就格外珍惜這房子。每周放學回家,丹丹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收拾房子。

可是今天,丹丹卻對這親愛的房子有了莫大的恐懼感,因為今夜有地震。

地震的消息是昨天傍晚傳開的。那時丹丹正在學校上自習,忽然校園炸了鍋,不少家長跑著叫著衝進教室,拉起自家孩子就跑。丹丹知道要地震了。後來,學校和老師一再說不會有地震,但丹丹和沒有家長領走的同學還是在忐忑不安中挨過了一夜。

本指望那夜過了就沒事了,哪知今天有關地震的消息越傳越嚇人(同學們都認為今晚發生的可能性最大)。同學們都窩在操場上,甚至有幾個老師也不敢進教室了。恰好星期五,學校下午隻象征性地上了一節課,就放學了。

姑姑家的表弟病了,奶奶前天就帶著弟弟去了。丹丹現在隻一個人在家。丹丹草草吃了晚飯,她膽小,怕黑。往常,丹丹偶爾一個人在家,不待太陽落山就拴了門,還把椅子、鐵叉、鋤頭等抵到門上。她甚至發明過一種“自動報警器”——將一串風鈴掛在門上,壞人一來風鈴就響(隻是那夜丹丹還是嚇得半死,因為風鈴遇風也響)。但今天,丹丹矛盾極了:從防震角度說,應該將門開著,以便逃生;但壞人也不得不防,防壞人就得把門拴緊、抵緊。丹丹陷入了巨大的恐懼中。

丹丹一次次把門閂緊、抵緊,又一次次打開,再閂再抵……最終,丹丹對新房子的情感戰勝了對地震的恐懼。它將門閂緊、抵緊,就拿出課本看。可她的心總是怦怦跳,眼睛也總是被房梁和頭頂的燈泡牽引著,她總覺得它們在抖動。她一個字也看不進。

丹丹索性推開了書,看電視。今天是周末,換遍了所有的台,盡是帥哥美女們的歡聲笑語,還有些城市同齡人和他們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家庭才藝展示。丹丹最喜歡看這些節目,但今天她實在沒心情,啪地關了電視。

丹丹和衣上了床,也不敢關燈。它警惕地注視著房子的每一個角落,希望能在第一時間從那兒得到地震的信息。她一次次默念老師今天說的“地震逃生要領”:不恐慌,能逃則逃,不能逃就抱頭蹲在屋角或桌椅旁……但睡著時發生地震怎麼辦?丹丹本來對自家新房子的堅固性是毫不懷疑的,但電視上汶川、海地、玉樹那麼多倒塌大樓的畫麵又讓她不自信了。丹丹不想死——我死了,這新房子誰照料?弟弟以後功課誰輔導?奶奶下次犯頭暈病誰給她倒水遞藥?爸媽過年回家看不到我多傷心?他們年老生病時誰服侍?

丹丹走下床拖飯桌,地麵不平,丹丹怕傷了桌腿,就鑽進桌底下用後背撐。丹丹將桌子緊挨著床放下,她想,房子一旦震倒,桌子是能支擋一下的。丹丹又想到電視上有人地震後好幾天才被救出來,都餓得快不行了,於是又趕緊下床,裝了一袋剩飯、一袋花生、幾瓶水,然後放到枕頭邊。丹丹盤算著,這些東西至少夠維持一個人兩周的生命。丹丹笑了。

丹丹的笑容突然僵了,繼而熱淚滾滾:不知道爸媽那兒是否也要發生地震?他們是否知道?是否也像我一樣做好了準備?奶奶、弟弟和表弟表妹是否也做好了準備……

床頭突響的電話嚇了丹丹一跳。她趕緊擦幹眼淚,拍拍胸脯,拿起話筒,笑著:“爸,媽,我們都好。奶奶頭不暈,弟弟不感冒,不調皮,我……還那樣,奶奶和弟弟去姑姑家了。我啊?膽子大了,才不怕黑呢。”

放下電話,丹丹的淚又來了。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告訴爸媽她此時的恐懼,她更不知道這一夜怎麼過。她隻默默祈禱著,祈禱明天的太陽早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