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後記
回想我的如夢少年,我發現自己其實是個經商人才。
在幾年後的一次廣交會上,我認識了一名香港女子,在吃粵式早茶的時候,我把我十六歲的經商故事吹詡給她聽,居然讓她心儀不已。後來,我把我的以前經商故事,講給幾位要好的商界、非商界的朋友,大家都肅然起敬。我想,如果將來老了我真有了閑心,在寫回憶錄的時候,這值得濃墨重彩地書寫一筆。
十六歲那年,我還在讀中學。父親遠在外地工作。我一人生活在那個美麗小城的江口鎮。小鎮山清水秀。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點綴大地心扉;夏天潺潺香溪洗去人間鉛華;秋天月黑風高裝扮鄉村思緒;冬季暖陽讓沅江蠢蠢欲動。因為有了那份天籟之韻,讓我對美麗自然充滿了向往。於是,我常常去鄉間,閱讀各種植物,閱讀鄉村的陽光。我喜歡山村,我喜歡莊稼,我更喜歡鄉間獨特的地域文化。
在那個難忘的秋季,我發現江口鎮那些美麗山村,信息封閉,村民一般過著自耕自足的日子,雖然與世無爭,但是很多村民都是生活在貧困當中。他們生產的辣椒、煙葉、花生、玉米,還有各種水果,隻有在趕集的日子,才挑到鎮裏去賣,換些布匹等生活用品或者農藥等農資產品。我同情他們的遭遇,感歎他們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而我打聽到長沙、廣州的農產品價格相當高。比如柿子,分別有10倍、20倍的差距。這裏無不蘊藏了很好的商機。
那個秋季的一個晌午,我來到那個山村,通過熟人介紹,我說想把村裏的柿子運到長沙或者廣州去賣。村民聽了個個樂意。因為那時沒有銷路,鎮裏的零售價才8分錢一斤。所以不值錢的柿子,很多村民讓它爛在樹上。如果到了初冬,柿子樹的葉落光了,還能看到紅紅的柿子桂在樹上。於是,純樸的村民朋友紛紛向我表示,柿子可以賒賬,等我銷了柿子,再付錢給他們。他們的真誠話語鼓動了我。當即,我請來我的姨夫,幫我收購柿子,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村民給我送來5噸柿子,我仍然按每斤8分錢收購。我讓姨夫用我的課本紙做了一個花名冊,張三多少斤,李四多少斤。詳細的記下來。有了柿子,我包了一輛解放牌卡車,我承諾銷售完柿子,給他1200元車費。這個車費當時在江口鎮,價格不菲。司機是鎮裏的本家人,30多歲,開始對我不信任,由於認得姨夫,他同意將柿子運到長沙,等我售完一起返回,條件是一定要給1200元車費。
這樣,經過一天的長途行駛,我們從湘西沅江之畔的江口鎮出發,途經桃江、常德、益陽和望城,車進長沙時,已是萬家燈火,司機就把車開到了當時長沙市較好的大酒店長島飯店。我在登記住宿的時候,女服務員說,三個人都要出示有效證件。我說,我是學生沒有證件。女服務員答,學生也有學生證。那時,我們學校都沒辦學生證。最後,沒有辦法,我隻好讓他們倆住大飯店,因為司機有駕照,姨夫有個臨時工作證,他曾經在鎮裏附近的尼綸廠做副業。可我什麼也沒有。姨夫見狀說:“早曉得格麻煩,我們去旅社睏了。”
沒辦法,我送他們上樓的時候,我的人生第一次坐上電梯,覺得十分好奇。安排好他倆的住處,我不得不返回到停車場,在卡車的駕駛室裏睡了一晚。第二天大早,我把柿子拖到長沙水果市場。那時長沙的柿子零售價在一塊五左右,我就按每斤8毛,很快就將第一車柿子批發掉。但由於柿子堆在一起,火氣大,爛了不少。
回到小城,除掉車費、住宿、吃飯等各種開支,我淨賺了3000多元。這相當我爸當時兩年的工資。
我的冒險嚐試,開啟了那裏的山村通向大城市的經商之路。至今這條商道還有人在行走,隻是賺的不多。因為那個小城水果的價格現在與長沙相差不遠。
事後,我的姨夫對我媽說:“姐姐,這回我和衛紅(我的小名)出去,我一連幾個晚上都沒有睏好,擔心柿子賣不掉。”
我的姨夫那時有四十歲,卻沒有一位十六歲少年的膽子大。後來我想,人生就是這樣,有的天生就具有冒險精神,有的天生安於現狀,所以才有差距。
創作與經商一樣,要想縮小差距,或者拉開差距,必須無畏前行。
活石
2011年3月9日於金地大廈